第34章神的性质及其研究应用(1/2)

据克利夫说,相关记载中并未提及降临之神的具体形象,只说‘祂的一切都如老酋长所想。’

顾修涯自行脑补文字描述的画面,惊觉那个形象竟与现代人颇为契合。

克利夫将此解释为一种群体潜意识下的巧合。

即:现代人在群体潜意识的影响下,演化出了近似于祖先想象中的、神的形象。

而非神与现代人相似。

顾修涯对此未予置评。

总而言之,故事的最终,酋长和祭司的子嗣被降临之神纳入了祂的神国。得以与神同在,共享永恒的生命。

“在我刚加入调查局时,曾任短暂职于异调科。那段时间,我在档案室某部文献中看到了这个故事。”

“我原本以为这只是古人对自然现象人格化的杜撰。但后来我发现,各国的历史记载中居然都有类似的故事。”

“你能想象么,那些国家分布在这颗星球的各个角落,彼此之间隔着无垠大海和深邃群山,以古代人的出行能力,一辈子都不可能相遇。”

“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居然在差不多的时间,编造出了差不多的故事,甚至于情节都几近雷同……除了冥冥之中的群体潜意识影响,我想不到还有什么解释。”

“不过我要告诉你的并非故事本身,而是它所隐藏的信息。”

“在这些故事中,神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杜撰,却因人的相信最终变为真实。这和我们掌握的资料是契合的。”

“我们认为,神是一种概念。一种因相信而诞生的概念。”

“这个星球有太多的国家,不同国家的文化造就了无数光怪陆离的传说故事。而相信这些故事的人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催生出对应的神明。”

“神明一旦降生,就将牢牢盘踞在人类群体......

第34章神的性质及其研究应用

意识的海洋中,只要有一个人还记得,便永存不灭。”

“如果祂们只是乖乖呆在那里倒也无妨,遗憾的是祂们基于相信而存在的性质,就注定了不可能同人类和平共处。”

“为了让生命不遗忘自己的威名,祂们会通过各种手段向下施加影响,诱导人类传播信仰,甚至于布下仪轨,接引祂们的降临。”

“这就是绝大部分异常事件的由来。”

“上个世纪初,各国为此曾开展过轰轰烈烈的宗教整顿运动。白星国也在此期间破山伐庙摧毁了无数纷杂教派,只保留下教义相对温和的天父教作为国立教派管理,并成立了调查局,处理这方面的麻烦。”

克利夫说到这时,还拿出了一副用玻璃框裱起来的钢笔字。

【我将笃信世间一切原有之物皆为真实,我将笃信世间一切本无之物皆为虚幻,传说将于我眼前终结,神灵亦化为虚无。】

“这是调查局成立时,时任局长的法斯特阁下留下的训章。他认为只有终结传说,才能让神灵们永远被遗忘,使人类回归安宁。”

“但你也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决心和气魄的。”

“上层的决策历来优柔寡断,身为执行机构,我们只能按照命令封锁与神灵有关的消息,降低普通人接触到神灵几率。”

“我说的这些可能会给你带来认知上的冲击,引发恐慌情绪,但你其实没必要为此太过担心。”

“神对世界的影响是有前提的。意识和物质的距离比广袤星河的两端还要遥远,那是超越纬度的终极界限,是世界对人类为数不多的仁慈。”

“它隔绝了人与神的交汇,让绝大多数人得以安居在科学的世界中,秉持理性度过一生。”

“只有为数不多的天赋超绝之人,才能突破这个限制,成......

第34章神的性质及其研究应用

为神灵降世的通道。”

克利夫用笔画了两个同心圆,并在二者之间写下一个单词。

【灵感界限】

“某些神学家认为,生物的群体意识以类气态的形式汇聚于高天之上,包裹整个星球,形成界限。向下是人类存活的物质世界,向上便是神明盘踞的意识深空。”

“二者之间的距离,即是灵感界限。”

“拥有特殊天赋、意识强度大于10弗洛以及更高的超绝之人可以突破这个界限,从物质世界向意识世界靠拢,逐渐递进,最终完成真实与虚幻的接触。”

“这一过程被称为:【升空】”

“灵感越强,升空越高。高度每提升百米,你能看到的神明也就更多、更可怕。”

“而同时,真实和虚幻的距离也将在你身上日渐模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