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授业(1/5)

回到办公室,耿文辉打开一套尿素技改工艺图纸翻了一遍,又把李思、付明明和王智勇喊过来道:“你们三个以前做过管道材料吗?”

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纷纷摇头道:“没有。”

果然不出所料,耿文辉想了想问道:“李思,你对管道材料了解多少?”

李思小心翼翼回答道:“了解的不多,就是那次听你讲解过法兰,再就是知道8163和14976,其他的就不大了解了。”

“付明明你呢?”

付明明腼腆道:“学校里没学这方面的知识……什么叫法兰?李姐说的8163又是什么?”

付明明在大学里虽然学的是化学工程,但是国内大学的化工专业偏向理论多一些,虽然名字上叫做工科,但跟工程有关的课程和知识安排的很少,有的学校甚至没有。

究其原因,根源在于大学里缺乏具备相关工程知识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指望着大学老师进修上一段时间就能学会工程技术,拥有工程经验,无异于天方夜谭。

所以,国内化工专业毕业生参加工作后,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工程相关知识二次培养,国内所有大学毕业生无一例外。

而其他专业却不存在这一问题。无论是建筑结构,还是电气自控、暖通给排水,毕业生进入单位后可以立即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不需要再费时费力的二次培养。

解决此问题的最简洁办法,便是需要大学降低姿态,从工厂或工程设计、建设、监理等公司聘请专业技术人才来弥补以上缺陷。

可惜的是,以发表论文多寡来论高低的国内大学,往往存在理科瞧不起工科的鄙视链,所以高高在上的象牙塔很难为了获得实际工程经验而去寻求相关企业的帮助。

毕竟,工程师的成功在于化工装置的建成、投产和运行,而不在于发表论文的多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