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 舌尖上的中国(3/3)

她忍不住问:“你以前接触过纪录片吗?”

沈亦泽知道她为何发问,要是想装逼,当然应该说没有,然后堂而皇之地收割一波震惊,但一向低调谦虚的他却不会这么做。

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是被动接触。”

见对方不解,他解释道:“找了个纪录片导演当女朋友,怎么也得了解一点她的职业,而且她每次回家都要跟我聊这方面的话题,听得多了,慢慢的也就懂了。”

这番话说得云淡风轻,却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仅可以为自己的搬运工作打掩护,同时还不着痕迹地夸了杨九安一波,每次回家都要聊工作的员工,哪个领导会不喜欢呢?

谢丽君哈哈一笑,表示赞同:“两个人在一起的确需要共同语言,我家那位也是,现在说起我们行业的术语来,那是一套套的,甚至比我还懂。”

沈亦泽也笑,这一通闲聊下来,两人的关系瞬间拉近许多。

谢丽君感慨:“说实话,我干这行也快三十年了,还从没见过哪个人能把框架写得这么尽善尽美的,你这个拿去稍微改改,再添加一点内容,就可以当拍摄的指导大纲用了。”

沈亦泽笑道:“不瞒你说,我这个就是参考着纪录片的指导大纲写的,我们公司的影视总监曾经也是纪录片导演,我就此请教过他多次,他给我很多意见和帮助。”

“怪不得……”

谢丽君点点头,这就说得通了,不然她还真有点怀疑这框架是不是他找专业人士代的笔。

她合上材料,跟身边人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后看向沈亦泽,正色说:“这个创意十分不错,可以拍!”

这就是答应和安安共同担任总导演的意思了。

安丫头知道后会乐一整天吧?

沈亦泽心里高兴,脸上却丝毫不表现出来,只轻轻“嗯”了一声,然后淡定地开始下一步的谈判。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合作细节和要求,包括资金、制作周期、取材范围、团队配置等等。

这些方面沈亦泽都不设硬性指标,资金不限,制作周期不限,取材范围也不限,他唯一的要求是,从人员到设备,从拍摄到后期的剪辑、配音、配乐都应采用最高标准。

配乐方面,沈亦泽答应由金点制作,他可以提供最经典的那首bgm,也就是《舌尖上的中国》的片头曲,其他的记得都不完整,与其由他自己狗尾续貂,不如让公司的音乐人原创。

除此之外,从前期筹备,到拍摄过程,再到后期制作,每一个阶段的阶段性成果都应让他知晓,尤其是分集大纲,他具有一票否决权,如果跟他记忆中的味道不符,就算是安安写的,他也会否决掉。

当然,为了小命着想,他会尽量否决得委婉一点。

陆桥传媒的高层们也是头一回见到这么慷慨爽快的甲方,竟然不限资金也不限制作周期,还特意要求采取最高标准制作——这可是身为乙方的他们想争取而争取不到的东西,没想到这次竟自己送上门来了。

只要条件允许,谁不想整大制作呢?

最最关键的是,这么好的条件,甲方却完全没有要指手画脚的意思,几乎完全放权给他们。

沈亦泽刚来的时候,众人见他年轻,虽然表面上都表现得客气有礼,但心里却打个大大的问号,生怕又是个像王定宇那样的半吊子,啥也不懂却偏要仗着背后的资本到处祸祸。

等到谈完散会,所有人心里的那个问号早已变成了惊叹号。送乐享科技一行人离开时,众人除了表现得客气有礼,还有发自内心的尊敬,而这,也正是他们从沈亦泽身上感受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