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迎闯王,不纳粮(3/5)

李自成固然是个打了老鼻子仗的主,在战术上还是非常高明的,可在战略层面上却太过短视。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后世也有许多人戏称闯王李自成为嫁衣王,并不是毫无道理!

当然,李自成此刻喊出的“不纳粮”口号,还是具有无比强大的煽动性,无数饥民奔走相告,更蜂拥加入贼军。

而其在豫省不断攻州占府,扩大地盘,同时大搞分田地吃大户之事,极得民心,即使官兵再来反攻时,饥民们也是拼命的抵抗,拼死守护自己分得的田地财产。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上,闯王还真就靠着“不纳粮”而占据了半壁江山,然而最终却也因为“抢大户”的征粮做法,导致军心涣散,士无斗志,也因此迅速落败,最后更身死九宫山。

不过,这些在这个世界里还没有发生的所谓“历史”,即使闯王与他的谋士牛金星、宋献策等也无法预知。

…………

大明崇祯十五年,正是清国崇德七年,这一年的二月初,盛京城里依旧十分寒冷,但更冷的还是人心。

围攻锦州之战,黄台吉为之谋画了长达一年之久,几乎倾尽全国的人力物力,更是对南面的朝鲜、北面的蒙古各部大肆搜刮,催逼他们既出粮又出人,更是出了大力。

可到头来却成就了明将张诚——使其成为数十年里唯一在战场上击败清国勇士的明朝将领,而勇毅军更是唯一一支曾经围攻偷袭过清国皇帝的大明军队。

张诚两厥名王,偷袭黄台吉,连战连败大清国勇士,成就了他在明朝国内的传说!

却使得黄台吉在清国内部的声望大减,幸亏他借由爱妃海兰珠病危一事,提前离开锦州战场,而将最后落败的责任推在了睿亲王多尔衮和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三人身上。

这一番操作虽然过于阴险,但却在无形中保护了清国皇帝的无上正确,使得以黄台吉为首的满洲鞑子们仍能继续压制蒙古各部,以及略有不臣之心的朝鲜王国。

只是如此一来,就苦了多尔衮、代善、济尔哈朗三人,他们代帝受过,不但被罚了大量金银,更是分别被抽走一定数量的旗中牛录,各人实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多尔衮虽然是被罚最重的一个,然在内心中却是暗自窃喜不已!

自打从锦州城下撤军时起,他就未曾睡过一个安稳觉,睿智如他自然知道这个时候的危险在哪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