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迎闯王,不纳粮(2/5)

如此庞大的人马队伍,他们吃什么呢?

闯王麾下数十、上百万大军,他又拿什么来赏赐作战有功的将士们呢?

其实,这个答案也很简单直接——“抢大户”!

明末这一时期,虽然饥民遍野,尤其河南各地更甚,几乎都到了易子而食之惨状,但也同样不缺少肥得流油的大户。

只不过这些大户多以家族的形式存在,他们往往在险要之地深沟高垒,结成一座座硬寨,内中建有众多仓廪存放大量的粮谷,更有数百、上千的丁壮守卫。

莫说是普通饥民,就是人数略少的贼寇都无法攻破,而遇到大股贼寇过境之时,他们往往会奉献一些粮谷,以求破财免灾。

而大股的流贼也很少攻打这些深沟高垒的村寨,因为他们守护的是自己的口粮,所以往往都会以命相搏,就算攻打下来也是得不偿失。

可现在闯王奉行“三年不纳粮”政策,每次攻破州府县城后,更是打开官仓放粮给城中饥民百姓,以求扩大自己的声名。

如此虽能收买许许多多底层饥民之心,但大军吃粮也就成了问题,所以城中那些家有余粮的乡绅富商便成了李闯大军的粮谷供应商,还是完全免费的那种。

可以说那些富有的“大户”们才是闯王钱粮的真正来源!

闯王的贼军每攻下一座城池,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即查抄城中大户的不义之财,这种做法对于饥民百姓来说自然是好事。

因为,凡是被闯王盯上的所谓“大户”,没有一个不是靠着压榨百姓而富裕起来的,闯王贼军查抄了他们世代积累起来的财富,也自然就能做到不用饥民们再“纳粮”了。

这种作派,前期固然很是得力,因为有许多的大户供他们劫掠,可大户也会越抢越少,直到最后占据天下时,却已无大户可抢,那又如何?

而天下的饥民百姓们却已习惯了“不纳粮”,这时若再向他们抽丁征粮,瞬间就会从恩人而彻底演变成刻骨的仇人。

“升米恩,斗米仇。”古之名言自有其理。

自古以来,天下百姓垦荒种地,交粮纳税,实乃天经地义之事,更是基层政权组成的重要功能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