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 页(3/3)

锦绣摇头笑的十分无奈:“这才哪儿到哪儿啊,就这还是有心眼儿的呢,这村子因为淮海王的事,与世隔绝几百年,除了村长多看了几本书,长了点儿心眼,其他人就跟憨憨一样。

您是不知道,现在府城里的商家,就喜欢雇佣万水村的村民做事,老实,勤奋,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别提多省心了!

要不是让谢六私下和府城的商家们打过招呼了,我真的怀疑这些憨憨们被人卖了,还能高高兴兴的帮人数钱呢!”

元老爷被锦绣扶着坐在路边儿一块大石头上,仰头看着锦绣的侧脸:“爹听亲家公说,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了,愿意用你的功劳,换万水村村民一个自由安生,陛下没将这件事在朝廷上公开,但私底下对姜老将军说过不止一次,夸赞你是个好孩子。”

锦绣无语的摇头:“这真的是夸赞吗?儿子身为一州知州,夸赞儿子的话,不说爱民如子,在世青天,再不济也该是为官清廉,以身作则吧?这‘好孩子’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呢?”

两人说着话,又路过好几个挑着扁担行色匆匆往山上赶的村民,锦绣和对方一道儿上山,元老爷在车夫的陪同下,坐着休息。

不一会儿功夫,锦绣走到半山腰,从上往下望,隐隐绰绰看见元老爷周围聚了好几个老爷子,有说有笑的,笑声随着微风飘上来,锦绣偶尔还能听到一两句不太真切的闲谈。

与锦绣同行的年轻人见了,满脸憨厚:“大人,您放心吧,下面那是我爹还有村长大伯他们,那几位老人最爱和人聊天了,肯定会照顾好元老爷的!”

锦绣好奇:“这么远,你都能看见?”

年轻人憨厚的挠挠后脑勺:“一个村子长大的,就算看不见,我只要隐约听到一点儿声音,就知道那人是谁了!”

另一个年纪稍微长些的轻轻踹了年轻人一脚:“好好走路,这路上修的好好地台阶放着不走,偏要往泥堆里钻,也不知是什么毛病!”

训斥完年轻人,这人又一脸感激的对锦绣道:“衙门实在对咱们这些村民帮助太大了,咱们脚下踩着的路,旁边的田地,地里的庄稼种子,地两边的蓄水池,全都是在衙门的帮助下修的。

大人还帮咱们在县城府城找人带着咱们做工,身上穿的,家里吃的,全都有赖于大人才能有今天。

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回报大人,村长大伯说了,往后就安安生生在村里种地,自己吃饱穿暖,要是日子好过了,就让娃娃去外面读书,那样就是对大人最好的报答。既然您说要让咱们村儿成梯田种植示范村,咱们就好好种地,您说怎么做咱们就怎么做!”

这话太像脑残粉的口头禅了,得到了旁边年轻人的附和:“对,我们相信大人,相信衙门,大人你们都是好官。”

几人说着就到了正在收割的地头,远远看去是连成一片一片,很壮观也很美,但走进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地里蚊虫叮咬,水田里要光脚,裤腿全都卷起来,泥土下时不时有蚯蚓顺着小腿钻过去,随时都能遇到意外状况。

锦绣跟着两人收割了一拢就大汗淋漓,口干舌燥,腰也酸痛的厉害,他自认是个能吃苦的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也不曾叫苦。

但跟种地的苦相比,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一直弯腰机械的保持一个动作,时间一长,腰都快直不起来,简直要了老命了。

旁边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手里的镰刀快的能看见残影,很快从锦绣身边略过,将他远远地甩在身后。

锦绣还听见小姑娘朝他露出一个看熊孩子的笑声,声音里充满了长辈对熊孩子做错事的包容和无奈。

没办法,只能咬牙继续埋头收割,努力适应脚下时不时传来的异样感觉,脸上不知何时粘上了泥土,汗水顺着脸颊流下,在脸上冲出来一道又一道的泥印子,看起来有些滑稽,锦绣觉得难受,抬起胳膊,用袖子在脸上一抹,脸上直接花了。

一张让大姑娘小媳妇脸红心跳的俊脸,瞬间就看不成了。

不知过了多久,锦绣听见动静一抬头,就见刚才将自己远远甩开的小姑娘,在另一头帮他接趟,两人迎面撞上。

小姑娘眼神带着得意,朝锦绣露出一个十分憨厚的笑。

锦绣没忍住,将对方头顶的一个稻草取下来。

小姑娘后退一步,眼里全是好奇:“我娘说,外面的姑娘和男子亲密接触了,就要嫁给男子,大人,我这样算是和你亲密接触了吗?要嫁给你吗?”

锦绣笑着道:“按理说,小姑娘家出门在外,要学会保护自己,若是有男子像方才那样待你,就是有轻薄于你的意思,你应该尽力避开,保护自己才是上策。”

锦绣将从对方头上拿下的稻草举在两人眼前,认真道:“大人我不在此列,因为我实在受不了有人头上顶着这玩意儿在我面前走来走去,不要问我为什么受不了,我要是知道,我就不会这般难受了。

且大人我家中已经有妻子了,不会再娶一个女人回家的。”

小姑娘大大的松了口气,拍着胸口,黝黑健康的脸上全是庆幸:“如此便好,我只喜欢大山哥那样的汉子,大人你长的就像村长爷爷戏文里说的小白脸儿,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锦绣:我怀疑你在对我进行人身攻击,并且我有证据。

种树丝绸

元老爷很会和人聊天,很快就和村长等人打成一片,老村长的智慧在元老爷子面前,有些不够用。

若不是元老也没有坏心,怕是将老村长卖了对方都回不过神。

回家的路上,锦绣笑眯眯的问元老爷:“爹,我没说错吧,这就是一村子憨憨。”

元老爷摇头,很不赞同道:“老村长是个有大智慧和大勇气的,他知道爹没恶意才说那么多的,他的直觉很敏锐。”

锦绣不和元老爷争执,在看人这方面,他眼光确实比不上元老爷。

转而问道:“接下来几天我还要去其他地方瞧瞧,您还想去吗?”

“不给你添麻烦了,你快马加鞭,一去一回本来两三天就能完成的差事,愣是被爹拖着花费七八日的功夫,没必要,爹心里有数呢。”

锦绣掀起车帘看看外面天色:“如此也好,让下面的衙门都去村里催一催,最近几日怕是有大雨,要是稻子没收割完遇上大雨,势必要减产的。

我也各处转转,给下面人一些压力,免得有人不当回事,耽搁了收割的大事。”

一切欣欣向荣的时候,通判冯大人找到锦绣,有些为难道:“大人,今年明安府的改变,只要眼睛不瞎的人都能看见,所有人日子都好过了,除了衙门。”

锦绣挑眉:“此话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