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王允拉拢(2/2)

因为荀启尚未及冠,还没有取字,王允与他又没有熟到称呼小名的程度,只好折中叫了句“小友”,以示亲近。

荀启仔细拆分王允说的话,剖析他的那句“仗义相助陌生人”,得出结论:王允说的应该是他暗中帮助荀彧的那回。毕竟王允没开天眼,不可能知道他救过荀攸与锒铛入狱的几个士人,只可能是荀彧和他说了城门口发生的事。

王允曾冒险带荀彧参加群宴,说明他们的关系极好,或者站在同一条战线,同舟共济。

再结合王允在史载上的贡献,荀启已隐约猜到王允找自己的用意,他顺着王允刚才的话,故作不解地问:

“可惜什么?”

王允却是就此转移了话题:“不知小友何时投入吕将军门下?”

荀启刻意停顿了一息,才道:“尚不足半月。”

王允摇头长叹:“那你应是还未见过太师烹人的场面。上一月的群宴,太师烹了一名司掌历法的官员,只因他为袁氏一门的惨死鸣不平……我犹记得那一日,被丢入沸锅的官员声嘶力竭地惨叫,连面庞都爬满燎泡,而太师犹觉得不足,命人往里头倒炸得滚烫的金油……”

随着王允的描述,荀启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这回他并不是有意伪装,哪怕知道王允详细地描述这些有故意的成分在内,是为了用残酷的场景震撼一个刚刚入世、抱着古道热肠的少年,他也难以忍受这种暴虐残忍的恶举。

不对生命抱有敬重之意,以凌.虐折磨他人为乐的人,根本不配为人。

王允把荀启的神色变化看在眼中,心下略定,及时停止令人不适的描述,语重心长地道:

“君子之德,或许将成为招祸之源,你在太师身边切记谨言慎行,莫要轻易为他人出头。”

王允绝口不提策反的话,只像一个有感而发的善良前辈,用他的经验见识诚恳地提点后辈,较他自保的方法。

然而,都是千年的狐狸,没人不知道聊斋的套路。荀启清楚地知道王允这一招以退为进的用意,却还配合地露出感动之态。

“多谢司徒。”他压抑着汹涌的心情,朝王允道谢,却是久久不能平息心头之火,欲言又止。

王允心中有数,故意宽宥道:“小友若有其他话想说,但说无妨。”

荀启隐怒道:“太师为何要如此……”

这句话说得太轻,若非王允就坐在荀启身侧,恐怕并不能听清他在说些什么。

王允平视前方,脸上的表情平稳冷静得近乎失常:

“许是为了立威,许是党同伐异。可不管原因为何,三公与兵士皆为蝼蚁,一步不慎,都会成为太师的烹锅之食。”

荀启蹙眉道:“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

倏然,王允转过头,一双矍铄的眼目光炯炯地盯着他:“一切转机,皆系于吕将军一人身上。”

果不其然,王允是将策反吕布的主意打到了他的身上。

荀启面上惶恐,心中却是镇定地想到:

终于来了。

不枉费我等了那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