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西戎战术,黄风到来(2/5)

能够写出36计的檀道济,就知道这个人一定是喜欢以计谋取胜,实际上,这也是中原皇朝大多数将领的典型了,中原将领,比较讲究“诡道”,就算是堂堂正正的正面交战,这中间也会穿插各种各样的谋略以及战术。

尤其是白韩李岳这些,大规模战事之中,各种各样的战术更是拿手拈来,而绝不仅限于正面简简单单的对抗。

不过,西戎不同,西戎人和王羽重生之前的西方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思维严谨、讲究科学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这在军事上的表现也非常突出。

以罗马和马其顿的步兵方阵为例,这种步兵方阵通常由贵族和平民排成20排以上密集的队伍,全部身着厚厚的重甲、手握长枪,而且越往后排,长枪就会越长,以至架在前排士兵的肩膀上。

在方阵的正面,就真正形成了如林的丛枪。在方阵的后面,有时会有标枪手不停地往敌方投掷标枪。而部队的后勤和护理工作,通常是由奴隶担当的。在方阵的两翼,则由骑兵游弋,担任保护两翼不受冲击的任务。

而在中国,无论是战国时代的车阵、还是明朝戚继光专门攻打倭寇的鸳鸯阵,或者是与鞑靼决战时的车、骑协同战阵,都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虽然这种战术的冲击力非常强大,在正面对抗上很可能会使东方军队根本无法抵挡。但是,它的弱点也非常突出:一是队伍移动不便,二是必须时刻注意保持队形的严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