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1/4)

面对着陈知予的目瞪口呆,季疏白微微蹙起了眉头,好看的双眸中浮现出了几分紧张与担忧,语气也小心翼翼的:“姐姐不会是、不想负责吧?”

姐姐怎么会不想负责呢?

姐姐巴不得赶紧把你搞到手然后去领剩下的一百五十万!

陈知予忙不迭开口:“我、m……”

“没”字都已经摆出口型了,但是话到嘴边了,她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不能过于急切地表露自己想负责的想法,不然司马昭之心就太明显了,还显得自己一点也不矜持。

而且,如果自己答应的太快的话,弟弟就对她没有期待感了,所以必须用上一种“不拒绝、不主动、不负责”的暧昧态度,才能让弟弟一直对她心心念念。

更何况,她还不确定弟弟是单纯地想让自己对他负责,还是真的喜欢她。

她的任务是欺骗感情,让他受够爱情的苦,重点是感情方面的背叛,而不是道德层面上的伤害。

所以,只有弟弟对她心动,她才能成功地拿到三百万。

为了能够彻彻底底地拿下弟弟,陈知予硬生生地把已经冒到嘴边的话改成了:“你别胡思乱想,我没有不想负责,我只是觉得你不能这么草率,我是无所谓,怎么样都行,但你不一样。”她的语气温柔认真,言辞恳切,“其实今天早上发生的事情只能说是个意外,你不是故意的,我更不是故意的,所以你没必要太过于介怀这件事情。”

季疏白的目光中透露出了几分茫然:“所以姐姐的意思是?”

陈知予:“我觉得你应该再好好想想,是真的想让我负责,还是只是介意今天早上的事情。”

季疏白:“如果我真的想让姐姐负责,姐姐就会负责么?”

陈知予并没有明确表态,依旧保持着一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渣女态度,语气却十分关切:“你想让我怎么负责?”

季疏白的神色忽然认真了起来,一本正经地解释道:“姐姐不要误会,不是那方面的负责。”

陈知予:“……”

那还能是哪方面的负责?

季疏白:“我的意思是,希望姐姐以后能够多多爱护我一些,不要像今天早上一样,随随便便就要把我赶走。”

陈知予明白了,从一开始就是她自作多情了,弟弟压根就没要以身相许的意思,只不过是担心她会把他赶走而已。

忽然有点尴尬,还有点憋屈和挫败,感觉像是煮熟的鸭子忽然飞了。

这个臭和尚为什么就对她一点想法都没有呢?

人都有一种逆反和挑战的心理,越是求而不得,越想去求。

季疏白越是对她不为所动,陈知予就越想去挑战他。

咬了咬牙,她把脾气压了下去,露出了一个温柔体贴的笑容:“怎么会呢?除非你主动离开,不然我绝对不会把你赶走。”

“姐姐应该、不会骗我吧?季疏白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信任,再配上紧张又不安的深情,看起来相当地惹人怜爱。

陈知予信誓旦旦地保证:“我从来不骗人!”

季疏白:“姐姐真的从来没有骗过人?”

灵魂发问。

面对着和尚弟弟纯洁无辜的眼神,陈知予不由自主地开始心虚。

她怎么可能没骗过人呢?

况且,成年人的世界,谁不骗人呀?

不骗人怎么混社会?

骗人、吹牛和侃大山这些事对现在的她来说,就是张嘴闭嘴那么简单的事。

她用了整整十年,练就了这样一张吹牛不打草稿的嘴。

虽然心虚,但这并不影响她的发挥,再次斩钉截铁地保证:“是的,从不骗人。”

季疏白在心里叹了口气,神色却无比真挚,语气乖巧:“好,我相信姐姐。”

陈知予大言不惭:“你相信我就对了。”随后她温声催促道,“快喝汤吧,一会儿凉了。”

羊汤很暖和,一碗羊汤下肚,身体里面的寒气被驱散了不少。

喝完汤后,陈知予将长发扎成了马尾。

汤馆距离金落山景区大门不远,走路的话差不多十分钟左右。

吃完早饭后,陈知予和季疏白一边慢慢散步,一边朝着金落山走。

深秋的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寒意,陈知予早上出门的时候头发没干透,着了点凉,喝完羊汤后虽然暖和了一些,但也只是暂时性的,空气中的寒意却是持续性的。

即将走到景区大门口的时候,她没忍住打了两个喷嚏,还有点流鼻涕,这时,面前忽然跑来了一个七八岁大的小女孩,手中拿着几顶五颜六色的毛线编织帽,声音清脆又好听:“姐姐,天冷了,你要不要买一顶帽子?”

女孩的双眼明亮漆黑,眼神如春天的池塘般清澈干净。

陈知予被她的眼神打动了。

曾经的自己,也有这么一双干净清澈的眼神。

“多少钱一顶?”她笑着问。

女孩:“二十。”

陈知予:“才二十?”她以前上街摆地摊的时候,这种毛线织得帽子她能卖到五十,虽然进价才十五。

女孩点头啊点头:“对,二十,我和我姐姐一起织的。”说完,她还朝着不远处指了一下,“那个就是我姐姐!”

陈知予顺着她的手指看去,看到了另外一个女孩,比她面前的这个女孩大不了几岁,也就十一二岁的样子。

女孩坐在地上,身下铺着一张薄毯,两只手中各拿着一根长长的木质毛衣针,正在织一顶黑色的男士帽子。她身前还铺着一张深蓝色的布,布面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面线帽。

这副画面,令陈知予的记忆瞬间回到了九年前。

至今为止,她依然记得自己第一次上街摆地摊儿时的情景,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甚至连日期和时间都记得清清楚楚:九年前的七月二十号晚上八点。

那年她十九岁。

东辅大学北门后面有一条繁华热闹的街道,街边除了有卖小吃的,还有许多卖小商品的地摊儿。

这条街的人气常年兴旺,不分寒暑假,但如果在学生上学期间,客流量会更好。

大一暑假,她瞒着哥哥去进了一批货,夜幕降临后背着包去了这条街,在某个不怎么起眼的位置摆了个地毯。

之所以找不怎么起眼的位置,是因为第一次去摆地摊的她豁不出去面子,甚至担心会遇到熟人,还带上了黑色口罩。

进货的钱是她平时做兼职赚来的。

大学生做兼职的途径不多,尤其是大一新生,无非是家教、服务员或者活动礼仪,这几个职业她都去干过,但收入都十分绵薄。

服务员累死累活一天八十;家教俩小时,一个小时才八十块钱,其中一半还要分给她所任职的家教机构;活动礼仪收入最高,一天二百,但是活动又不是天天有,就算天天有,她也不能天天去,因为还要上学。

上学期间,要以学业为主,这样才能拿到奖学金。

于是家教变成了她兼职的首选,一个学年下来,她靠着在课余时间做兼职攒了五千多块钱。

后来不知道听谁说的在学校后面的小吃街摆摊卖东西特别赚钱,她有点心动,就想去试试,于是乎就在放暑假后联系了义乌那边的一家做小首饰的厂家,进了三千块钱的货。

第一天摆摊,她压根就没开张,一是因为位置太偏,二是因为磨不开面子,不好意思像其他的摊主一样朝着路过的行人大声叫卖。

那天晚上,她抱着胳膊在马路牙子上默默地坐了一晚上,完全没有存在感。

虽然出师不利,但她第二天晚上还是又去了,因为不想把货砸手里,毕竟花了三千块钱呢,就算不挣钱也不能赔钱啊。

家中没破产之前,她压根就不会把区区三千块钱放在心上,现在今非昔比,三十她也要省着花。

由于不想重蹈第一天的覆辙,第二天她逼着自己把不值钱的面子放下,并且去掉了口罩,虽然还是不敢扯着嗓子叫卖,但好歹敢在客人路过的时候小声喊一声:“要不要看看首饰?”

后来她发现,这么喊不行,那些客人就算是听到了她的声音也只是顿足几秒钟留下来看看,并没有购买的打算,于是她把这句话改成了:“看有什么需要的么?戒指耳环和项链都有。”

这么一改效果果然比之前好得多,一晚上卖出去了俩戒指,一个十二块钱,一个十五块钱,虽然几乎被砍掉了一半的价格,但她还是挣了七块钱。

有了这七块钱的支持,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她胆子更大了一些,早早就背着包去了小吃街,占了个好位置,并且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叫卖,虽然应付砍价的功底还不怎么到位,但那天晚上她挣了六十块钱。

后来她的胆子一天比一天大,脸皮一天比一天厚,就算是遇到了熟人也不害怕了,甚至还能谈笑风生地和自己的同学朋友聊摆摊时遇到的奇葩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