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公主万安(1/2)

因阳城的突然变故,赵歆也暂时取消了自己游历计划,带着身边的人回到了京城。

才在公主府歇息,第二日便被召进宫了。

“听说阳城遭狄人来犯,你又身在阳城,差点没把本宫吓坏。”皇后拉着赵歆的手,面上的惊惶还未消,当国母这么多年,膝下一儿一女,皇后已经很久没有这么不沉稳了。

赵歆已经习惯了如何对付待她如慈母的皇后,“皇嫂不问问我带回来的礼物?”

“这些外物哪比得上你的安危来的重要。”皇后虽是这么说,但还是被赵歆转移了注意力。包括坐她膝上的小公主,穿着襦裙,奶声奶气道,“洛河姑姑,礼物。”

皇后当日也算得偿所愿,儿女双全,小公主取名为文音,赵文音,如今也才两岁半。

虽说皇宫应有尽有,但赵歆游历大江南北这么多年,带回来的一些东西对宫中的人来说还是很新奇的。

太子赵澜也有十岁了,都开始跟在他父皇身边听政了,听宫里人的评价,说同圣上还是太子时几乎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不是指相貌,而是脾性作风,连说话口气都像。

这也不奇怪,赵缙和赵澜自出生都是嫡长子,名正言顺的太子,天生的气度,处事也光明磊落,不需要什么阴谋算计,只需学习治国为君的君王之道。

几年不见,赵澜脸上的婴儿肥也消失了,已显现出了清俊秀丽的五官,可以说几乎是集合了赵缙和皇后的全部优点长的。

“洛河姑姑。”赵澜虽然维持着太子的风仪,但眼中还是忍不住流露出亲近之意。比起其他皇族宗室,洛河公主虽然长年不在京中,但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还是不一样的。

赵歆眨了眨眼,“我也给太子准备了一份礼物。”

丹儿提出了一个篮子,掀开上面的布后里面装的竟然是个白色的巨蛋,赵澜眼睛也亮了起来,微微透着激动和好奇,“洛河姑姑,这是什么?”

“应该是雕,或者是鹰吧。”赵歆不确定地道,

当日在南海虽然没能成全赵歆出海的心愿,但她总不能白来,结果弄到了这东西。不过看这蛋的体积,哪怕是鹰也小不到哪去。

“你若是有兴趣,可以养着试试看,就知道是什么了。”赵歆笑道。

反正她也试探过,里面还活着,而且生命力挺顽强的,从南海到阳城大半年,路上颠簸这么久,赵歆也没让人特意照顾过,就随便放着,而且壳还挺坚硬的,普通石头也没磕破过,这倒让第一次见到它想着尝尝什么味道的赵歆打消了念头。

而在知道能孵出个雕或者大鹰的时候,就更没有再想过了。

赵澜倒是挺喜欢这份礼物的,大概是纵是尊贵如太子,也对大雕飞鹰这种野心凶猛的抱有向往吧。

赵歆礼物是给了,但究竟什么时候能孵出来,她也不知道。

看太子这么期待的样子,她还是别说出来打击他好了。

送给其他人的礼物也各有千秋,光从礼物上,皇后也能看得出来洛河这几年在外面过的的确逍遥自在。这也是为什么哪怕出了阳城被困的事,她也没想过把洛河留在京城,顶多是希望洛河不要再往那么危险的地方跑了。

在见过皇后太子之后,赵歆又去了御书房。

在的不仅有皇兄赵缙,还有内阁的几位重臣和朝中的大将军,没有人对赵歆来到这商议朝政的地方有异议,他们这次要说的就是阳城之事,而作为守卫阳城歼灭狄人最大的功臣——洛河公主,怎会没有资格到这里来。

虽然已经了解当日事宜,但还有更多的需要仔细商议,并且询问洛河公主的意见。

纵然洛河公主显得还是年轻,但没有一人会因为她的年纪或女子之身而轻视于她,阳城那样的危境,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解决的。

像齐将军和全将军一样,镇守边关的众多将领中不少有对洛河公主坐镇阳城,力挽阳城之危而钦佩不已的。

赵歆没有多插嘴,但也应对如流,此次商议中她也了解到了狄人突袭的原由,大狄部落其实是主要分狄人和戎人的,不过外族人一般很难分清有什么区别,而两族也一直表现得和睦共处,一致对外。直到前不久,原来的王去世,新王统领大狄,而这位新王却不是大狄素来的惯例是狄人,而是一位戎人王族。

虽然他表现出了作为王的能力,但大狄诸多部落还是有些不满,于是他便谋划了对大熙靠近边关几座城池的劫掠,以此来示威,也是作为登基为王的功绩。

不过如今,“听说,那位新王的王位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兰台大夫贺云章笑意盎然道。

至于原因,在场的人谁都知道,

“那还真是可怜啊。”洛河公主悠悠道。

众大臣:“……”猫哭耗子假慈悲算是见到了。

赵缙嘴角不自觉上扬起,骄傲啊,

好似全然忘了之前担忧的嘴里都起燎泡的人是谁。

这便是众大臣对洛河公主态度的转变了,

有战功也无战功是有区别的,以往洛河公主虽有功绩,但都是贤名,他们多是敬佩赞赏,但一个能以三千疏松老旧的军备守住阳城六日,且以计歼灭上万戎人的公主,自然不能随随便便看待了。

皇帝赵缙原本还打算让洛河这两日上朝,被赵歆觉得麻烦婉拒了,写了她的那几份折子交上去就完了。至于是否要在大狄内乱之时趁火打劫,顺便回敬突袭边城之事,就不是她要管的了。

然后赵歆就回了她的公主府,闭门谢客,大概是她在阳城露的锋芒太过了,引人注目,多的是人找她,其中有些还是以她的身份拒绝不了的,比如比她辈分高的皇族长辈亲王,还有打听她是如何在阳城以流沙设计陷敌的,考虑到会烦不胜扰,赵歆就干脆谁都不见。

也没人敢说什么,说洛河公主不好还不是惹圣上嫌弃。

赵歆在京城一待就是两三个月,而这段时间,她也始终奉行着名为低调实则谢绝一切麻烦的准则,除了偶尔进宫看望皇后和皇兄之外,都是待在她的公主府里。

阳城边关的事就是再多的热议,也渐渐淡去。

京中人也是习惯了洛河公主这幅做派,哪怕送帖子到公主府,人却不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洛河公主连皇族中其他郡王公主都不甚亲近,偏生谁都知道洛河公主贤明有才思,且国事政事军事无一不通,令不少人惋惜,为何不是男儿身,不然也能参政上朝。

但也因此少了许多忌惮,清贵无实权,又能在天子身边说得上话,这便是天下人对洛河公主最大的印象了。

湖中绿水红鲤,露角荷叶田田,

赵歆就一身简单衣裳,毫无公主矜贵之感,坐在湖边的青石上垂钓着,许是府中的仆役太过勤快了,湖中的鱼儿平日吃的饱,一点也没看上赵歆钓竿上的鱼饵。

对她而言,垂钓不在于钓鱼,而在于静心。

在外这么久,回到公主府她权当做是休息了。

倒是丹儿他们一个个有些耐不住了,还想着能继续出去游历还没去过的地方。平日眼巴巴地望着公主,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情绪都写在脸上了。

赵歆笑了笑,“年后等雪落完,我们就走。”

雪日总不好行路的,还记得前年雪天的时候,赵歆等人还在天山那边泡温泉呢。

这些年,赵歆在外游历,大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她虽不怎么出公主府,但外面的消息也知道的一清二楚,曾经由赵歆提议的学子行馆仍然保留着,藏从京城开始建,到许多州县都有了,还名为天子藏,为皇帝赢得了不少的名声。

发展到后来,连官员的舍馆都有了。这还是上上届科举状元,今户部侍郎宋安时提议的,旨在为并不富裕的年轻官员提供住宿。

毕竟京城地价高,房租贵是谁都知道的,若非家世富裕出身好,或者有幸得高官庇佑,否则想居于京城又供应平日开销,不免捉襟见肘了。

赵缙也不是不识俗物的,这些他也知道,所以下令建立官舍,高中新入朝的官员可免费居住,但仅能一人居住,若是携家带口,那就要另外租房了。

即便是这样,许多底层官员对陛下也是感恩戴德,差不多在舍馆住个一两年,节省下的俸禄也足够在京中买个小院子了。

当然,赵缙这么爽快,也是因为这几年他实行的都是休养生息的国策,国库有丰盈了许多,建些舍馆,藏也是绰绰有余,赵缙也准备着给大狄一个狠狠的教训呢。

还有卫少思所推行的大熙医药体系改革,虽然中途有不少波折,甚至还给卫少思招来了不少祸患,但最终还是成功推行了。

随之而来的一些利益家族的倒塌,给朝廷和百姓让步,声势煊赫的漕帮也在其中,被皇帝赵缙借机打压了下去,不复以往威名。

卫少思能平安活到现在,除了赵歆和朝廷对他的暗中庇佑,也是多亏了他实打实的名声和却不动摇的本性,品德更是没什么可指摘的,让人想泼脏水都难。

***

一次进宫时,皇后忽然提起到,“歆儿的生辰也快到了吧。”

这事赵歆自己倒是没有在意过,虽然每年有丹儿他们提起,但在外面也都是随意的过了。

皇后想起来很久都没有庆祝过洛河的生辰了,心生愧疚怜惜,提议在宫中举办。

赵歆当下便拒绝了,她一个已经开府的公主,生辰宴在宫中办太过高调了,只是这生辰宴之事实在不好推脱了,连皇帝赵缙都觉得他这皇妹低调的简直不像话,公主府也是冷清,上次设宴还在几年,也是该好好热闹一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