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第一七七章 先练练手(1/2)

《玩宋》/春溪笛晓

第一七七章

自从《一池大佬》被官家拿出来给众人欣赏平静之后,许多人对王雱的邀约就多了几分警惕,除了那些处于观望状态、想去提前体验一下避暑庄子妙处的纨绔子弟之外都没那么好请了。

王雱很是唏嘘,写信给远在凤翔府的苏轼诉苦。

凤翔府正有条不紊地搞着水泥生产开发,期间还换了个一把手,不再是罩着苏轼的宋知州了,新来的知州还是苏轼老乡,叫陈希亮。

陈知州是个铮铮汉子,喜欢打击封建迷信活动,尤其是坑人骗钱的野僧恶巫之类的,作风十分硬派。

苏轼和这老乡一开始就不太对付,大概是文武相斥,苏轼和陈知州相互看不顺眼,闹出了不少矛盾。

苏轼最近生着闷气,除了视察水泥生产线之外就是在琢磨着鸡蛋孵化之法。这点也是他和王雱交流时提到的,他说凤翔不是人人都愿意养猪,但是这边的鸡特别美,炖汤汤鲜,炖肉肉香,当真是一绝。

王雱于是在信中和他探讨起养鸡之法,约定大伙一起实践,看谁能先摸索出统一孵化、规模快繁的法子。苏轼和顶头上司闹了矛盾,天天拿着个鸡蛋在光下看来看去,验证王雱所说之法是不是真的管用。

王弗见他负气不理人,只好开始搞夫人外交,从陈家女眷那儿了解双方矛盾。

双方其实也没什么化解不了的深仇大怨,就是谁都瞧不起谁,又都是横脾气,谁都不会先低头,所以就杠上了。这反而更加棘手,王弗也无法可施。

直至苏轼看到暖房里的一批鸡蛋破壳,情况才终于有了转机。苏轼人逢喜事精神爽,把小鸡崽养了几天,确定它们都活蹦乱跳,亲自跑街上把它们给卖了,用卖小鸡崽的钱买了几只正宗凤翔鸡,准备请客。

王弗见机会来了,当即说服苏轼给陈家那边也下了帖子。苏轼难得抢先王雱一步,正是高兴的时候,哪会在意这点小事,当场不计前嫌地给陈知州一家下了帖子。

陈知州那边收到帖子,琢磨着这应该是苏轼的求和信号,心中虽还觉得这后辈不咋样,却还是决定给个面子领着儿子过去赴宴。

然后,陈知州就尝到了苏轼的独门秘技:吃!

吃这事儿,是最容易拉近感情的,你吃得肚皮饱饱,好意思再翻脸吗?更何况苏轼在吃这方面是真有一套,原本就美得不行的凤翔鸡经他手一炮制,简直好吃得让陈知州都忍不住多添两个大馒头!

陈知州头一次对自己做的事生出了几分后悔:若是他不是先入为主地对这个年轻人有偏见,是不是能时常来尝尝这样的美味?

可惜第二日,苏轼对他还是没个好脸。苏轼这会儿正是年少气盛的年纪,你对他一分好,他还你十分;可你要是对他不好,他也能还你十分!

苏轼点卯之后日常和陈知州杠了两句,开始差遣衙役出去张贴告示,他要开班宣讲养鸡之法,提倡户户养鸡、家家吃肉,过个丰足年!

开封的信送到凤翔少说也得半个月,苏轼收到王雱的信时夏天的酷热都快结束了。看到王雱在信里抱怨自己越来越不受待见,苏轼忍不住倒回去再看看不受待见的原因,免不了和王弗说上一句:“这家伙没被打死真是命大!”

苏轼和王弗讲完王雱干的缺德事,心情顿时明快了不少。他的理想并不仅在凤翔一地,王雱已经大步大步往前迈,不仅已经简在帝心,还可以随心地与宰执们交流,他们也不能落后太多!

而且,得知他和新知州不对付后王雱还给他出了个绝妙的主意:他家挨着府衙,隔壁就是陈知州家,大可以每天掐着点做味道浓的、特别香的东西,馋死他们!

王雱那厮还给他附赠了一本菜谱,说是这些年来他和他媳妇儿探讨出来的,各个菜系、各种口味任君选择,保证每天能香得不重样!

苏轼觉得这个主意太妙了,当天下午就开始着手实施,炖了一锅隔着墙绝对能闻到的肉。他儿子带着妹妹一旁看着,馋得口水直流,连连问:“爹,好了没?我饿了!”

妹妹还没学会说完整的话,咿咿呀呀跟着起哄。

苏轼很满意这个效果,愉快地对儿子女儿说:“马上就好了,让香再飘一会儿!”

隔壁陈知州家饭还没做好,都闻到了随风飘过来的肉香,年幼的孙子越闻越难过,蹬蹬蹬跑进屋,抱着陈知州的腿哇哇直哭:“饿,饿,我饿!”

陈知州:“……”

该死的,苏家小子炖的到底是什么肉,居然这么香!

……

夏天过去,刘高明领着人去王雱庄子玩这项娱乐活动也宣告结束,结果是王雱规划出来的高级度假区被完美瓜分,这群有钱有闲的人都决定去弄一个。

想要这样的庄子,自然得去王雱圈出的地方买地,然后投钱修路建房搞基建。王雱给了多个样式的庄子设计图给他们参考,要啥样式自己挑,挑完可以去洛阳找建筑队开干,先到先造,后到的往后靠!

刘高明也趁机赚了老大一笔,因为他在洛阳也搞了个建筑队,让人去听过新校区开的培训课,看得懂王雱的图纸,单子接到手软!

怪不得王雱总说知识就是力量,技术就是金钱!

王雱把事情都安排出去,已是入秋了,他收到苏轼的信,知晓苏轼又多了一项新技能:养鸡。在培养食材的天赋方面,苏轼的动手能力显然比他强,法子他也在试验,只是苏轼搞得比他快,已经着手推广,准备开展全民养鸡行动了!

王雱给苏轼回了信,又顺便写信给沉迷科研的沈括,让他准备准备,今年赶紧调去洛阳一起搞事情。

上回沈括没接受新官职,说是手里的项目没搞完,还得再待两年。

近来沈括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种子含油量极高的芸薹,还给画了一大片芸薹花田的美景投稿到《国风》,并用越来越朴实的语言描述芸薹之美,花开烂漫,籽油香醇,着实是世间难得的好作物!

这文章就等同于一篇完美的结题报告,宣告着他的油料作物研究课题圆满结束。

事实上在沈括那边,菜籽油已经正式走上餐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