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第一四一章 亲亲才好(1/3)

《玩宋》/春溪笛晓

第一四一章

王雱一次性打通两边关节,愉快地跑回去开封府衙忙活了。

天气日渐晴朗,消毒工作和重建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王安石和司马光那边取得了禁军的配合,举办了一场许多家属并不情愿参加的火化告别仪式,把原本停灵等着下葬的遗体一一火化。

这还是义海和尚那边带来一批僧人,宣扬一番“火化免受万虫噬体之苦早登极乐西天”“高僧火化方得舍利子”之类的思想,才把许多怎么都不愿意将亲人遗体火化的百姓接受此事。

事实上这时候在佛教文化盛行的两浙地区,许多百姓都会选择火葬,佛寺之中也设有“化人亭”。为此朝廷诸官多有非议,多次提议官家设法禁绝,因为焚毁躯体这种极其残忍的做法是不被儒家学者接受的,觉得极其残忍,极其不体面。

王安石解决了这事,亲自去见了暂时与他们一起留在隔离区内的义海和尚,当面向他致谢。

义海和尚并不居功,悯然道:“我佛慈悲。”

王安石与司马光这边解决了遗体之事,松了口气,开始齐心协力将隔离区内的各项事务收尾。

这时候他们组织百姓举行火葬仪式的事也传到了外头。

台谏诸官耳闻此事,顿觉王安石和司马光身为饱读圣贤书的朝廷命官,竟公然提倡火葬,这怎么使得!祖宗礼法不要了吗?文人体面不要了吗?这被实施火葬的人之中,还有一些染病身亡的读书人呢!

台谏两边撸起袖子准备参一本,但御史中丞韩绛没参与。韩绛乃是韩宗师的父亲,对韩宗师的同窗王小状元了解得很,韩宗师这人有点迂,还不爱说话,回到家聊得多的便是他这个同窗。后来韩绛的差遣转到御史台那边,很快得知了王小状元的那些光辉事迹。

韩绛觉着这事还是再看看比较好,免得喷了人家爹,王小状元又跳出来说话。上次王安石被顺嘴喷了一句,那位王小状元随手就甩出了《鄞县经验》和《青州经验》,那可是现在地方官的必读教材啊!

韩绛没等待几日,司马光那边便上了奏表,总结这次瘟疫隔离救治的各项事宜,着重表示一旦闹瘟疫,患病者遗体有可能成为传染源,必须及时处理,因此他与王安石当即决定便宜行事,赶早将患者遗体进行火葬。

司马光还在后头说,这虽是事出从权,但厚葬之风确实过剩,应当提倡厚养薄葬。作为一个善治《礼记》及各种周边学说的专业研究者,司马光引经据典起来没几个人能比得过,洋洋洒洒就是一大篇论文。

官家把两边的折子都看了,对司马光和王安石及时的应对是满意,意思意思地把司马光的折子转到台谏那边,表示火葬之事事出有因,厚葬之风也不可长。

韩绛看了司马光这折子,觉着王小状元这一家子着实了得,他爹在地方上就经常闹出新动静,他自己是个能言善道的,而他岳父妥妥是个台谏好苗子,劝起人来一套接着一套,怕是没几个人能辨得过他!

不管如何,开封这场横亘在五月中旬的灾祸终归还是告一段落,随着患病者的痊愈,隔离区也渐渐被撤除,到处都有撒石灰消毒的差役身影。

地龙翻身的影响逐渐散去,倒塌的房屋也一一开始重建,城中百姓勤勤恳恳地收拾着自己的家园,城外的百姓也勤勤恳恳地入城买卖农副产品。

官家前些时候吃不好、睡不好,频繁服用丹药,一度只用颔首和摇头来决断公务,最近又渐渐振作起来勤勉地处理朝政。

隔离区撤去后,王安石等人也可以归家。这些日子里司马琰还是能往外递消息,但王安石和司马光不让她告诉王雱双方已经会合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