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她的想法(感谢“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的5000点!)(2/2)

而一旁的一个“实时监测”系统中,则有一条给火箭称重的项目,各种复杂的数据她看不懂,但她能看得很清楚,被分析后的“运载仓重量”一栏里,是。

“啊,好久没有看过这些了,没想到这次燃料加注的这么快啊.....”

他感慨道。

“咦?你难道不知道火箭的具体状态吗?”

她疑惑道。

“嗯....我是总管发射事务的,但加注燃料,还有其他的一些比如说装在火箭的具体细节都不归我管,是部门主任去做的,我要是想看这个的话,还是得来控制中心才能看到。”

“哦,那....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啊,这个啊,就是字面意思啊,三点八吨,其中多出来的一点二吨是为了防止发射不完全成功而加装的卫星发动机。”

长三乙自1996年首次发射以来,共失败过三次,还有许多次由于发射前检修发现故障而终止发射的情况。

但这并不代表它就不靠谱,只能说是比较不幸而已。

有过一个说法,华夏的火箭直径是根据前往发射场的路上隧道的高度来决定的。

这个说法是对的,而且不光是隧道,限制华夏内陆发射火箭的类型条件还有许多,比如发射场附近的公路界限条件,铁路,卡车运载量等等,总之,虽然现在华夏航天有能力造大口径火箭,也可以发射大口径火箭,但由于运输与其他的一些问题,限制了发展的高度与方向,导致直到现在也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大口径重载火箭。

口径相对于火箭来说,不亚于相对于舰炮,导弹的重要性,口径越大往往发展高度,在运载量增大的同时,也越稳当。

就好像一阵风吹来是高瘦形的容易倒,还是胖子容易倒?火箭也是这样,口径越大,发动机越多,燃料也越多,也越稳固,运载量自不必说,“土星5号”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

“长三乙”作为一枚在这种艰苦条件下还能做到快速准备,快速发射,只需要150名精神小伙就可以发射,已经很不错了。

虽然失败了三次,可一想到长征三号系列发射了一百多次,就知道这个失败率有多么微乎其微。

不过这次既然有这这么多的吨位空余,自然是能多带一点就多带一点,带一点赚一点啊。

火箭发射失败有多种因素,而“长三乙”最多的还是发射“不完全成功”,就是火箭发动机由于各种原因,或是推力不够,或是推力太足,导致并没有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就比如说硬度的那枚23小时一圈的通信卫星。

这个时候唯一的解决方法便是使用卫星自带的发动机进行调整,但这样的话便会大大地降低使用寿命。

卫星发动机都是用来作为轨道维持的,长时间不维持,卫星就会掉到地上,所以卫星寿命很大一部分就是卫星发动机燃料的多寡,用一点就会少一点。

曾经有一次“长三乙”发射一枚卫星,就是没送上轨道,于是靠着这个方法进行变轨,导致原本能用15年的卫星只能用年,血亏。

所以由于这次的发射还剩余这么多吨位,自然是最大限度地加装了燃料,既能延长卫星使用寿命,又能保证发射成功率。

当然了,这么两全其美的事情,成本自然也是极大的,若不是紧急情况,平时还真不敢用这么贵的一枚火箭不装满,来发射这么小的卫星。

“那也就是说,剩下的一点七吨是空白的咯?”

她顺着这个思路问道。

“嗯....是的。”

“也就是可以用咯?”

“嗯.....是的.....诶不对,你问这个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