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抵达泗州(3/4)

李元瑷一路上见了太多惨状,脑海中只有一个念想,竭尽自己所能将灾情减至最低,刻不容缓的召开会议。

不过小半时辰,泗州府衙就聚满了泗州大大小小的官吏。

李元瑷看着堂下的百余人,说道:“赈灾是大事,且灾情如此严重,没有时间细谈。孤先说几点,有异议直接提。非常时刻,无需顾忌太多。等我说完,你们有更好的法子也可以说明。”

他语调清晰快捷,直接道:“路上听张刺史略说泗州灾民情况,泗州城附近已经聚集了近乎十一万的灾民。再加上泗州城原有的十数万百姓,要管控这些仅靠我等百余人分身乏术。于此,孤先做一决定,从百姓、灾民中选择有威望有才学以及有善心自愿为灾民付出的人协助管理百姓灾民,我们可称之为志愿者。”

“这些志愿者并非公职,但可将经历义举记录于案,提拔干吏时,优先择取。”

张大安眼睛一亮,这些日子除了粮食不足,最大的麻烦就是官吏太少。

他们州府的官吏面对超负荷的工作,无以为继。

李元瑷这一手,大大的减免了主事者的压力,能够更容易准确的管制灾民。

“其次,一直不计成本得失的赈济灾民太耗损经济,朝廷亦不富裕。不能将所有压力都交给朝廷,我们可以垮,朝廷不能跨,以工代赈是减少朝廷压力的不二之法。应当将灾民里的男人、女人,老人、孩童都区分开来。男人干体力活,女人或缝补或做饭,老人也找些不耗费体力的事情给他们干。至于孩子,选择一平坦安全的地方,让人教他们读书习字,要他们知道他们这个年纪,读书学习是最重要的。总之,不能养成灾民躺着就有的吃的习惯。赈灾,朝廷赈灾赈的是急救的是命,真正要克服灾祸,还得靠自己。”

“我们最先要解决的是灾民住宿问题,不能让他们一直露宿街头。现在是多雨时节,时不时就来一场大雨,一直淋着雨身体会垮的。择一块适合搭建屋舍的土地,搭建简易的小屋,几块木板,几根支柱,一些茅草就行。四面通风都无所谓,现在七月份的气候,通风的环境反而舒适,只要能避雨就可。未来还会有很多灾民,可以提前为他们做准备!”

“另外据说还有一些城镇至今没有消息,这不行,得派人去联系,去调查,如果为堰塞湖困在,该救援的救援。不能不闻不问,都是大唐子民,所有难民皆虚一视同仁。”

“最后也就是粮食问题,这些你们别管。孤会想尽一切法子筹措,尽全力的让所有江淮百姓、灾民吃的上热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