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小仁小义”(3/3)

泗州。

曹江巡视了赈灾粥棚,回到了自己的府上,脸色肃穆严峻,大步走到自己的书房,犹疑片刻,说道:“将刘先生请来!”

曹江乃泗州豪绅,为人大方热情,有孟尝之称,更兼精于一手枪术,在黑白两道都很吃得开。

这灾情一来,曹江首当其冲的开设粥棚,赈济灾民。

“情况如何了?”

刘先生这一入书房,直接就坐上了主位,然后开口询问,一点也看不出是客。

曹江恭恭敬敬的道:“不是很好,外边已经传开了。吴王李元瑷亲临泗州,带着陛下的旨意特来赈灾,还在沿途发放粮食。现在泗州附近的灾民人人都对吴王翘首以盼,没有半点哀怨之气。”

刘先生沉吟半晌道:“这不意外,只怕上面也没有想到李元瑷竟能做到如此地步,以亲王之尊,来这泗州。”

古代阶级分明,亲王是仅次于皇帝、皇后、太子之外超凡的存在,他涉险亲临,对于士气的激励是难以言喻的。

“那,我们的计划是不是打住?”曹江偷偷瞄了刘先生一样,说道:“吴王本就贤明远播,现在百姓士气高涨,想要鼓动他们起事,并不容易。”

刘先生气恼的骂了一句:“蠢夫坏事……什么贤明,愚昧至极。计划不能变,为了我大唐,灾民必需反。李元瑷这种小仁小义,在大局面前可笑之极。上面的意思很明确,为了朝廷这灾不能赈……”

曹江有些挣扎,原因刘先生一开始就跟他说明了。

这些年年景不佳,各处皆有灾情。

还有战事发生,朝廷经济、粮食皆很吃紧。

江淮水患,受灾面积之广,前所未见,盲目赈济,将会拖垮朝廷经济,会使得天下动荡。

将灾民变为暴民,清理一批人,留下少部分人赈济,既不折损朝廷颜面善举,也能够将朝廷的损失减至最低。

这才是对朝廷最有利的举动。

不破不立。

为了大唐天下,牺牲江淮部分灾民。

曹江觉得这是值得的。

其实他很清楚,并不是值得,而是没得选。

这种说法能够让自己安心。

看着刘先生决绝的态度,曹江再次告诉自己李元瑷这是愚昧的小仁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