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献宝(3/5)

江南的改革关乎大唐未来,对于李元瑷在江南的所作所为,李世民并不是很满意,尽管他知道自己这个弟弟干得不错,可没有给他耳目一新的感觉。

李元瑷现在的成绩,换做其他贤臣一样能够做到,并没有特别稀奇的地方。

这并不符合他对李元瑷的期待。

当然他很清楚,有些东西是一时半刻见不到效果的,可是自己的身体并未因静心休养而好转,反而愈发不济,难免有些焦急。

谁不惧死?

江南因自己多年征战而穷苦败坏,是贞观盛世里政治上的一处污点,也是一块心病,能够在离世前,看到江南的变化,那就再好没有了。

棉花是李元瑷入江南,最收人诟病的举动。

他将弃粮食改种棉花,在盛产粮食的江南沃土上种植无用的观赏之物,早就引起了朝野议论。

农耕民族,农耕才是根本。

以至于时不时便有人上书弹劾,直到最近才消停一些。

至于消停地位原因,李世民心底门清。

自己的儿子跟自己终究是有差别的。

李世民重视谏官,擅于纳谏,且不以言论获罪。哪怕你说的天方夜谭,如状告李靖谋反,他也不会怪罪,最多就是当个笑话听。

李治不一样,他倒不是不能纳谏,只是心眼小,会记仇。

李治也不下明手,不动声色的给对方穿小鞋,利用许敬宗下套,让他做冤大头。

一来二去,现在也就没有什么人弹劾了。

李世民清楚,这棉花就是李元瑷第一杀手锏,迫不及待的艰难起身。

李治三步并作两步的上前搀扶。

在一年前,李世民还拒绝的,但现在已经妥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