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先安于内(3/4)

此物既然可以开山,那自然也可以炸掉大江之中的滟滪堆,关键是要注意防水和积攒足够份量。

只不过此事并非迫在眉睫,也不是张钦此时需要琢磨的问题。

他顺江而上,待到得十二月初时,终于入了成都城。

五日之后,李氏兄弟外出之际,车驾忽然爆炸,双双死于非命,连带着彼时簇拥二人的五斗米道高层和世族首领死伤大半。

在此之后,五斗米道指责世族一手策划此事,而世族则反称五斗米道才是真正凶手,双方顿时反目,彼此攻伐征战,成都附近再度陷和混乱之中。就在这混乱之中,秦军分水陆两路并进,几乎没有遇到象样的抵抗,将大半个蜀地又收入囊下,唯于最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还有少数世族借着蛮族之力负隅顽抗。

故此,当道统四年三月来临之际,也就是江南三郡被收复四个多月之后,蜀地也重新归于大秦中枢统治。

携此之威,大秦中枢传檄四方,此前尚观望的江东、广南、辽阳等诸地,纷纷遣使入洛阳,请求中枢派遣官员前往管理,甚至主动请求并郡县为州府,实行均田之制。

至道统四年六月,大秦又再度实现真正的统一。

如同张钦所想的那样,当蜀地重归中央治下之后,赵和便在蜀地设了成都、巴州、滇池三府,推行均田制。不过出乎张钦意料的是,他申请为成都府长史却被驳回——他被直接任命为滇池府知府,同时兼为安南都护府副都护,成为独当一面同时身兼军政两职的要员,也因此在道统二年一科的进士中后发先至。虽然滇池府地僻人稀,多有蛮夷,虽然安南都护府如今还只是一个框架,张钦手中能调动的兵力不过区区三千,但这已经让不知多少人心生羡慕了。

在江南三郡与蜀地相续收入囊中之后,赵和的声望也已经达到了顶峰,朝臣再度掀起一轮劝进之潮。这一次赵和倒没有再拒绝,他于道统四年八月正式称帝,不过他未改国号,仍以“秦”为号。

国名虽旧,但大秦上下不少人却是以新朝自诩。新朝自有新气象,几乎不需要赵和催促,朝廷百官开始自发地推行均田制。与均田相配合的便是籍口,也就是重新登记大秦人口。

至半年之后的道统五年二月,籍田完成,大秦人口数量也统计出来,大秦一共有户一千一百二十七万零五百三十三户,口四千九百七十七万一千九百六十人——这个数字自然是不精确的,毕竟短短的半年时间,哪里能够统计得精准。大秦的实际人口,应当比此要多,不过也多不了太多,如今的这个数字,已经足够给赵和推动下一步制度改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