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八十四章 柴家庄的变迁(4/4)

“噢,那是该尽快播种了,再不就错过农时了。”

青州播种的东西还是挺多的,春天有数量众多的土豆和红薯、花生,麦收后还有玉米、棉花。

从别的地方调运粮食救济只能是一时的事情,自力更生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青州最需要的是新品种的作物,种一两年的新作物,粮食问题就解决了。

青州的情况还是很好的,战后的青州豪门大族不多,阻力很小,平民百姓自耕农相对较多一些。

前面装满的大车,骡子用力的拉动车子,赶奔定海港口而去。

每几十辆发一批,既能有效保证安全又能提高效率。

柴林在柴家庄一住就是好几天,一来抽些时间陪陪老婆孩子,二来监督沧州军的军工产业发展,天工一营,天工二营、钢铁厂、水泥厂这些都是支柱自不用说。

柴家庄还有一个弓弩坊,因为有钢臂弩的原因,传统桑木弩在沧州军中使用并不多,但并不是没有。

弓弩坊就是专门制作桑木弓弩的,有工匠一百二十名,年产弓弩六千余把。

弓弩坊也需要改变,那就是定型制作了用于防守的诸葛连弩,连弩上装有箭匣,能连射十箭。

柴林使用连弩做过好几次实验,这种始于汉代的武器远远没有那么先进,他射速很快,但是射程很近,有效射程也就是五十米左右。居高临下的用于城防还是非常有效的,压制性的火力预防敌人登城。还有就是采用钢材和桑木复合,制作小型的手弩,用于巷战和特种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