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珍妮纺纱机(2/3)

“嗯,正是因为不方便,才建了两层楼,要是方便最少得建三层楼。”柴林说。

孙桂道:“一般情况下足够了,两栋楼一百间病房足够了。”

“现在是足够了,可是一旦发生战争,那就不够了。辽金两国打的热火朝天,医护兵培育你要上点心,有什么困难尽管提。”柴林说。

孙桂说:“庄主放心,医护兵最大的困难在于认字,字认全了,就方便的多。半年吧,半年时间能培育二百医护兵,会些简单的包扎、上药等等。至于困难主要是常用药材供应量不足,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则无药可用了。”

“在沂水县已经发展数千亩金银花,近期又从别处购买了苗子,准备另外发展几千亩,产量很快就上来了。”柴林说。

这所医馆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门诊楼一栋,住院楼两栋,后面空地还有十几亩,住院考虑如果一旦发生战事,就搭建帐篷,构建战时医院。

柴林倒是考虑建造一个医学院,可是一来地盘小,二来能力声望不够,所以只得作罢。

孙馆长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尽管咱们医馆的价格已经低于正常水平,可是还有人看不起病,尤其是比较偏僻的村子,看病拿药的钱也没有。”

“我在医馆设立个基金吧,就安排在医馆,但凡十分困难,的确没钱可以看不起病的可以适当照顾一下。如果是青壮年看不起病的,那就先治病,病好了安排工地干活还钱。”柴林说。

医馆呆久了,什么生老病死见多了,什么事情都会见到,本来医馆就是价格极低了,可是再低还有人嫌贵。

年底交付的除了医馆还有纺织厂,距离海边刚好不过十几里地。一期工程占地八十亩,设计有纺纱车间十个,纺织车间十个,另外还有原料库房、成品库房。规模宏大,道路整洁,整个厂区的路都是通马车的。

陈恒负责督造,耗时六个月,用人两千余。没有重型机械的年代,一切都是人工和简易机械,人海战术取胜。

程婉下了马车有点儿晕,手搭凉棚四下观望,说:“夫君,这里这么多房子,你让我看的纺织厂在那里?”

“就这里啊,四周都是。二十个车间,外带那些仓库都是。”柴林指着一周的建筑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