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兴办工厂任重道远(2/3)

县里主干道原来有基础,修起来也不算太费力,五万人干的很卖力,各村的保正起带头和监督的作用。原本刚开始的时候柴林还是有些担心的,毕竟是山区里百姓非常的困难,修路、修桥不好征发壮丁,没想到一听说工地管三顿饭,竟然一下来了五万多人,每天光消耗的咸菜就有就有五千斤,更别说其他的物资了。

修路费劲小些,毕竟是夯土路,但是修桥耗费就大了,水泥、钢筋都是从济州府运来的,一头骆驼只能驮三袋子水泥。好在都是些小桥,不然就费老劲了。

县衙,柴林看着报表说:“种地、养猪、养羊,这得发展到猴年马月。还是得办工厂才行,长途运输水泥太费劲了,到处马车都不通。”

蒙山山区南部,到处都是青石山,这都是做水泥的上好材料,煤炭可以从滕县运来,等路修通了之后能过马车就方便了,一马车怎么也能运上千斤煤炭。

典正南打了个哈欠,说:“哥哥这样太费劲了,还不如每户发十两银子,整个县也就是两万多户,二十万两一发,一下就富裕起来了。”

朱武笑道:“正南这方法好,方便,快捷,一瞬间就富裕了,可是俗话说的好,不是自己辛苦赚的钱,也拿不住啊。除了年纪大、久病等丧失劳动力的情况,其他的一概不会平白无故的送钱送物。我跟陈县令商议的章程是,年纪六十五以上,无儿女或者儿女没能力赡养的,每年冬夏两次发粮,一次救济一百斤高粱,二十斤小米。”

“先生说的对,发展不是简单的送钱。贫困除了自然条件的原因造成的之外,还有很多的一部分原因是人的思想认识造成的。我昨天去了一户人家,三兄弟都是三四十岁左右的汉子,全是光棍,按说他们这年龄随便干点什么也能混口饭吃,三个人一个比一个懒,拿着饭盆去人家红白喜事办酒的要饭,你说这样的人,你就是给他一百两,他能坚持几天。饭只有自己挣的才香,钱只有自己赚的才能拿好。鳏寡孤独的救济我没意见,只要能发到需要的人手里,花点钱没什么。另外在县城修建一座寄宿制学堂,专门收养孤儿。”柴林说。

朱武说:“哥哥,蒙山本地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本地除了沂蒙黑猪、青山羊之外,本地的黄牛非常不错,个头小,公牛不过八百斤左右,母牛更小六七百斤。不过力气大,耕地拉车都行,能用十几年的时间,很是不错。本地小毛驴更小,三百来斤,干活也不错。”

“牛的潜力有限,一胎只能产一个,而且周期很长,现在按照官府要求,不得随意杀牛,商家一般也不敢冒险,大多是老病牛。驴的特点一样,跟黄牛一样,发展周期长,单单从本地发展显然是不现实,从外地调运更是难上加难。现有的大牲口进行少量补贴,寻求个长远发展吧。“柴林道。

“也只能如此,大牲口繁殖慢,这是硬伤。柴家庄一带骡马数量暴增,可以在农耕时节组织几千匹,前来耕地,赚取工时费。”朱武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