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思维发散文明继(第三更)(3/3)

以前怕这怕那的,对自己未来的夫婿也不确定。

万一对方对自己不好,自己要不要找父皇?

曾经她对婚姻的概念就是到了年岁,父皇给安排个人,就跟对方过日子。

有期待,也有无奈。

现在不一样啦!

定下来喽!自己以后就跟李郎一起生活,好有意思。

百姓们想法更单纯,池塘不能再出事儿了。

然后多吃点,下午还得干活,这么多肉哇。

关尹德也在吃饭,他被允许到近前吃,李隆基的近前,不是李易的近前。

李易没时间搭理他们,李易陪永穆公主呢。

他是县令,见过李隆基。

这点上,唐朝做得不错。

皇帝至少要见到县令,县令就相当于县高官加县长加县武装部部长。

那么多个县,每一个县令都见过皇帝。

不像李易那个时候,别说县长,你市长也见不到那什么的人。

县长能看到市里的正常,想见省里的,呵呵,在电视和文件上见吧。

至于进京跑部,你至少得百强县才有资格,人家还要拿捏你一下。

这便是官僚,多少年来,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愈演愈烈。

大唐,普通百姓冒死一拼,有登闻鼓。

那啥李易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你应该找谁,然后就被人抓回去了。

要是整不死你,你还不妥协,就把你弄到精神病院。

关尹德是见过李隆基的,而且印象深刻,不存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阶级问题。

对,古代的县令能见到皇帝。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县长,他见不到选举出来的主席,就是这么有意思。

那说明什么问题呢?这个……这叫制度优越性。

没毛病,距离产生没,优越也是因阶级而漂亮。

关尹德很激动,又一次见到陛下了,上一次还是自己考中进士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