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开放建厂担忧无(第二更)(3/4)

从后面调兵,一个湖海拔四千二百七十多米,一个湖海拔四千二百九十多米。

后面的兵不在高原地区生活,会有多少非战斗减员?

平时可能后面体质好的士兵可以承受,打起来需要更多的氧气支撑,没跑多少步,自己先倒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那时的国家面对不喜欢建厕所的国家时能派的兵少的原因。

尤其是最开始那场战争,当地的少数民族还没有完全融入到祖国大家庭中。

不像后来,守在那里的多数是少数民族,其他的兵,必须先能适应高原气候。

如平均海拔超过四千米的瓦罕走廊,守着的国家军队敢说不放一个出去,不放一个进来。

那是因为人家是塔吉克族,高原民族。

那里稍微有点灾害,中央都会着急,必须帮忙,指望人家守边关呢。

要是高原反应真那么容易克服,又何必在太白山上练兵?

旅游的运动量和战斗的运动量不一样,去布达拉宫旅游行,在那里跑个五千米试试。

李隆基表情凝重:“运水泥,不,在当地建窑,派羽林飞骑看守。暂时不跟他们交换牲畜,只换大唐百姓。”

“可,叫他们去烧水泥,原料配比不让他们知道。

原料运输和装炉的时候把他们赶到别处呆着,等烧的时候再让他们回来。

其实知道了也没用,他们不知道哪里有煤,等我们把一些地方占下来,我指出位置。

有一个地方的煤呀,看着像小山,把地皮挖开,煤就哗啦哗啦往下淌。”

李易觉得自己想多了,告诉吐蕃怎么烧水泥,吐蕃拿什么烧?

木头?干草?牛粪?

即便不惜耗费大量木柴硬烧,又能烧出来多少水泥?有那工夫不如直接像修布达拉宫一样拿现成的材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