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不以税收定政绩(第二更)(3/4)

“小易,不如你来当户部尚书吧。”毕构再说出和郭子仪一样的话。

“老毕,你现在还能任命户部尚书了?你辞去户部尚书,谁来当,也是陛下说得算。”

李易观察着毕构的脸色,他在看毕构有没有生病。

资料上显示,今年毕构要生病,然后挂掉。

具体什么时候没说,反正就今年。

毕构被看得很不自在,换个话题:“地方官员升迁,不可仅以税收来计,不然恐强征利税。”

说起这等事情,他熟悉,以前他一直上书要停了由皇帝直接发到中书省的封官的官员。

后来撤了又封,直到李隆基杀了一堆人,包括安乐公主,那些之前被封的官员才大部分又挨收拾下去。

还有九品之外的流外官提拔,以前的时候是觉得哪一个好了,可以直接提拔到从九品下。

他给出的提议是,流外也有九品,同样的一品一品往上考,不然流外九品就成了形式。

现在他跟李易说地方官员政绩考评的问题,谁收税多谁就升官,其他方面的考评还要不要了?

然后会出现明明只能卖五十缗的货物,征税的时候非要说值一百缗,商人吃亏。

李易给毕构点了个赞:“这得看一个地方的人口和交下来的租调多少,地方越繁荣,税越多。

如无特殊情况,一个下县的税和上县的一边多,必然有一个地方出了问题。

不是下县采取手段多收了税,就是上县采取手段放了税。”

李易给出一个衡量的方法,下县人口少,上县人口多。

人口少的地方商业必然比不上人口多的县,商业繁荣的话,人口就多了。

每年各县交上来的租和调数量有记录,等着税收推广的时候,按照县的大小、人口比例,便能有个笼统的比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