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七十九章 景和朝第一言官!(求月票)(2/5)

明知世胄纨绔少英才,还要提拔入朝,臣心甚虑,夙夜忧叹!自古以来,重用近幸、不听忠臣之言,实乃国家败亡之兆也,直到江山变色,只怕悔之晚矣!史书之鉴历历在目,圣母莫非无动于衷乎?

勋戚既食国禄,欲有心为国效力也可,须得历经选拔磨练,岂能以人君一己之好,随意入朝堂参政?军国大事,若是如此儿戏,臣不知大明龙旗还能打起多久?

伏惟祈盼圣母改过自新,罪己自律,则大明幸甚,天下幸甚!”

范忠所读,正是李佑的奏疏。其内容其实简单,但每段都有一个反问,很能带动情绪,数十阶下御史听完人人激昂,群情汹汹,情绪互相感染,仿佛他们不去抗争,大明江山就真要变色了。

差不多同一时间,李佑的奏疏抄本也在各衙门里流传,读到奏本内容的人无不惊呼李佑真与太后玩命了!他竟然胆大到连国家败亡、江山变色、龙旗落地之类的词都用出来了,近年来总体太平,敢言到如此地步的大臣甚为少见。

不过这些近乎玩命的词,却很符合御史们的口味。

十三道御史内部派系的复杂程度人尽皆知,互相攻讦不少见。但是遇到眼前这种事情,以朝廷风骨为己任、道德优越感十足的御史们的表现则是高度统一的,这是都察院十三道里特有的氛围。与这个激进氛围格格不入的,反而是非主流。

聚集在都察院甬道两侧的御史人群中有人振臂高呼:“朝廷遭此乱象,李佥宪已然上疏死谏,我等何须还在此浪费光阴,千言万语有何用哉!当诣阙叩阍,力谏圣母!”

一时间四周轰然响应,蓄势待发,人人脸上现出几丝兴奋。御史们上次有这样的集体活动是什么时候?似乎在十几年前?为了什么事情?好像已经忘了。

范忠立在阶上看到李佑,便下阶分开人群,走到李佑面前问道:“佥宪在此,欲何往?”

范忠这么问,不是没有原因的。这种事按惯例大员不会轻易先出面,也没必要抢风头,同时也是为了保留一定缓冲余地,这也是多年来的经验之谈。李佑的身份在都察院里,恰好介于御史和部院大员中间,模棱两可。

只听李大人朗声答道:“本官与诸君同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