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四章 盛名之下无虚士(2/4)

此言一出登时冷了场,鸦雀无声。连运盐使司那边几个都停住口,诧异的将目光转移过来。府县官们内讧了?

如果没听错,罗知府这句含义是:你李大人的出身和他们相比只怕还不如。府尊与李大人有多深的仇怨才会说出这种话…

李大人出身确实很低,但官场中人一般不提此事,因为他的廷推加廷杖资历以及诗词才名实在光芒耀眼,掩盖住了先天不足,所以没有这个必要。

在李大人现有才名声望的笼罩之下,在日常闲谈中用出身寻衅已经不具备实际意义了,连打脸功能都减弱到很低的程度。有意拿这个当说头,只显得心『性』浅薄嫉妒而已。

因而对李大人的出身众人都没什么兴趣谈,但让众人惊奇的是罗知府故意招惹李大人这事。莫非是他有什么亲朋故旧与李大人积怨了,还是受了什么指使。

却说这边,李佑脸面陡然拉下来,狠狠的瞪着罗知府,这就是传说中的给脸不要脸?不过对方仍是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模样,浑然没将李大人的怒气放在心上。

有人担心李大人年轻气盛闹将起来不好收拾,等海尚书到了显得太难堪,便打圆场道:“哈哈哈哈,李大人有所不知。这三位乃是扬州近年最有名的三大书院甘泉书院、维扬书院、资政书院的院主!”

暂时克制自己,强行转移了注意力的李佑恍然大悟。那些大盐商各自『花』钱办书院,『弄』上一个院主名头,到了类似今天这种场合,便能以教育界人士面目出现了。尤其本次招待的是礼部尚书,有几个学院院主凑趣也很应景。

那人继续道:“今天办宴所在的平山堂乃是何员外的产业,所用画舫乃是金员外的,一应供给都是马员外出资。”

听到这几个盐商同时还是本次宴游活动的赞助人…李大人顿时对扬州城里的生态环境有了进一步了解。

不多时,有大座船从南方缓缓驶来。等靠了岸,自舱中出现一个相貌清矍年纪半百的二品大员,便是新任礼部尚书人称大宗伯的海书山了。

岸上一干人等恭候大宗伯下船后团团见礼不必赘述,又陪伴海尚书登上了早已准备妥当的华丽画舫,朝着扬州城南水『门』而去。

过了南水『门』进入城中,就见到一条狭窄的小河笔直向北。盐运司的丁运使对海尚书道:“这便是旧城河了,如今成了新城和旧城的界河,把扬州城分东西两部,故而百姓也将它叫拦城河。到了此河北端看向东岸,就是我盐运衙『门』的白墙飞檐了。”

海尚书观览风物,见此河两岸屋舍多枕河而居,望去亭台比次、楼馆林立,景象十分繁华,大发感慨道:“此情此景,仿如南都秦淮河也!”

敬陪末座的李佑突然开口道:“旧城河亦或拦城河,名皆不佳。今有大宗伯美誉在此,不如更名小秦淮!”

除了罗知府外,众人齐道:“妙极!李大人巧思。”

“如此我江都县便发告宣示百姓。”李佑又道。

众人不约而同看了看罗知府。扬州府江都县两衙『门』是府县同城,现在两个主官又同在一船…如此事情李县尊断然做主,丝毫不问及府衙,显得很微妙啊。

罗知府脸上『波』澜不惊,淡淡的笑意始终未变,叫李大人很不爽。

画舫沿水路向北,行了四里出北水『门』,等过了钓桥风景又是一变,已进入保障河水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