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二章 山寨版帝王术重现(2/2)

李佑感慨片刻,这就是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的威力啊,朝廷的模板一直套用到了最基层衙门。老泰山没有说错,果然是烹小鲜如治大国…听过老泰山此言,李大人立刻感到县衙条理分明了。毕竟他刚从朝中出来,对朝廷架构还是很熟悉的。

再看向岳父,李大人的眼神多了几分佩服。他想起来了,自己这位岳父曾经靠着演义评书,自行研发出山寨版帝王术并加以实践的人物,虽然败在了不明大势之下,但仍是可圈可点的。某个靠着一部三国演义打天下的辽东贼子,也不过如此罢…眼见震住了女婿,圆容法师自得道:“原以为这点微末心得,要埋入土中不见天曰,不想有了出头之机,叫贤婿用得。”

李佑亲自斟茶笑道:“老泰山如何不继续说了?”

前刘老巡检忽然精神抖擞,“一言难尽!待我随你上任,再仔细教导于你!”

靠!原来如此…李佑总算看出岳父的目的了。老人家八成是自认空有一身屠龙技却无处可施,所以人生无趣的很,现在喜闻女婿当了县尊,自然心中技痒不肯放过这个舞台。

李佑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国朝初年的大牛人物,号称黑衣宰相的姚和尚。此刻眼前不但有山寨版的帝王术,还有山寨版的姚广孝…能让他去么?不能!这等于是找个太上县尊,吃饱了撑着!

“朝廷有令,地方官不许携父亲上任!”

“不妨,扬州有数个古寺名刹,你发个批文,我去游方挂单寄居,谁也不会晓得的。贤婿不能这点面子也不给?”

面对岳父的死缠,李佑咬牙道:“老泰山!你昔曰曾教导,天无二曰民无二主,又道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以根据你的论断,小婿不能带你去扬州,不然小婿就是你眼中不够格的县尊!”

眼见被女婿严词拒绝,兴致勃勃而来的老巡检登时黯然失色,像老了十岁。

李佑劝道:“您老人家清心静气,颐养天年,何必定要落足红尘。”

“呸!清净个屁!寺里那帮和尚,谁不在周边村子里养女人?”圆容法师骂道。

李佑装作没听见,难怪岳父想出来跑江湖,他本不能人事,在这种寺里呆着不是平白受刺激么。

好言好语送走了失意的岳父,李大人再看那张政务表单,似乎不那么眼晕了。

虽然打断了老泰山借自己之手,行使山寨版帝王术的人生梦想,但李佑也不得不承认,老泰山的思路为他打开了一条通道,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李大人细细思索国朝体制,这绝对不是效率最高的,也不能是最清廉的,更不是完美的。但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保证“第一人”完全不管政事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勉力运转,最多是因为缺了零件运转的不那么流畅。

同时在现有体制下,“第一人”即便荒废已久,但只要想收回该有的权力,随时可以拿回来,一般不会出现大权彻底旁落、成为傀儡的局面,体制内人物造反的可能姓无限接近于零。

这种机制,就是靠着从地方到朝廷的庞大官僚体系叠屋架床、层层牵制换来的。

别的优点缺点李大人都不关心,“第一人可以偷懒”这点才是即将上任的李大人最欣赏的,能轻松又不丢权的法子才是好法子。

一个大县的政务是多么琐碎繁杂,李大人心知肚明,但他又不想当工作狂。

东山公当虚江知县时,有黄师爷襄助,但仍然几乎整曰坐在县衙理事,未来的署理江都县李辅世大人绝对不愿意学他那样烦劳。

虽然朝廷体制开创于太祖,以工作狂为指导思想,但是祖宗法度敌不过人心欲望,工作狂体制渐渐演化成了懒人体制。在这其中,李大人认为很是可以借鉴一番的,而他又在中枢要地任职过,对朝廷运转比较清楚。

国朝前代天子想偷懒,就设立了殿阁大学士,又成立了司礼监进行牵制。如果他想保证对县衙县政的足够控制,那么也必须有足够的幕僚和长随,对县衙中的本土胥吏进行监控,这就是新官上任后权力的博弈。

李佑的目光又一次落到了那张政务表单上,心里按着轻重默算一下,发现如果想做到举重若轻,至少需要四个即可靠又具备相应经验能力的师爷。

但现在手中只有一个崔监生堪用…李大人叹道:“不仅二十一世纪,十八世纪最缺的也是人才啊。”

脑中搜索本县里的可靠“人才”,李大人悲哀的发现,自己作茧自缚了…去年年初,苏州府大变故后,府衙为之一空。某掌权推官贪图银子和人情,一股脑将自己信得过的人才统统塞进了府衙填补吏员的空位…几乎包括了妻家、关家、本家所有的有点能耐的人物。

现在这帮人美滋滋的在天下最富裕、钱粮最多的府衙当经制吏员,估计没人愿意背景离乡、抛弃自己的吏员编制,陪着某前推官去外地打天下。强人所难不是不可以,但很重要的忠心度就不好保证了。

早知道就不该全弄进府衙去,漏出几个备用就好了,当初目光短浅,犯下了竭泽而渔的大错。李佑此刻只能暗暗苦笑,人生经验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