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两百五十八章矛盾(2/3)

但贝丝说的也确实没错,因为杜兰随便就可以举很多例子,比如刘邦和刘备同样占据川地,可一个却成功统一国家,一个却失败了。刘邦和刘备都起于微末,都是拉出了一支自己的部队,甚至连地盘都差不多。虽然两个人性格不一样,但两个人同样能征善战,都是能上战场的人,而且也同样知人善用,为什么最后结果不同?

主要就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了,刘邦的时代大家还是怀念分封制度的,很多人没有统一的想法,所以打来打去,刘邦的生存空间很大,可以左右逢源,可以拉拢其他人对抗自己最强的敌人,许给他们分封的好处,所以最后出川导致了刘邦身边出了不少异姓王。

但刘备的时代,大家都一心统一,大家的目的是一样的,刘备再花言巧语也不可能让别的领导者真心把他当成是盟友。

刘邦在进入咸阳之前可以说根本没有任何的纲领的,直到先一步进入咸阳,他才开始约法三章,与民秋毫无犯,开始真心思考天下的问题。刘备则一开始就开始意仁德出名,从头到尾的想法都很明确就是统一天下光复汉室,别人也都知道刘备想统一,那么自然就是对手了。

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就是因为他看出刘备如果建立事业那么他的目标肯定是大一统,这点和曹操一样,曹操的目标也是一统。

时代不同,人心不同,差不多的条件最后达成的结果也是孑然不同。

没有大一统思想到大一统思想深入每个英豪的心中,没有意识到这点,就算刘邦、萧何、张良全部复活也一样出不了川。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地方的优势,反而会加倍防御。

所以日后占据川地的基本都是偏安一隅,最后被吞并的命运,再也没有出川统一的了。

所以同样的条件,胜利者却是唯一的,但失败者的条件可以让人引以为鉴,还有可能吸取教训,毕竟胜利条件不具有普遍性,失败条件却有。

圣经说阳光之下并无新事,这就说明失败者是在不断重复相同的失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