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早就知道没有不爱钱的(1/2)

朱耷背负国亡家破人逝的沉重悲痛来创作,将所有的人生感悟、复杂多变的思想都融入到了画中,位居清四僧之首,号称国画最后一个顶峰。

可能是因为朱耸明太祖朱元璋十七子九世孙的嫡世孙身份,后世都认为背负这么多痛苦走到生命终点的朱耷一生都在痛苦中度过,但事实上比起元代的大画家王蒙,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出身高贵,经历了两个朝代,目睹了明朝末年的乱世,也目睹了清朝康熙的盛世,虽然身份从明朝的明太祖第十七子九世孙的贵族,成为了清朝打压的没落亡国人,但起码没有遇到过真正的性命危机,而且人生大部分的时间,也都是在安稳中度过的。

所以朱耷虽然历经波折,但最终也算是得了个善终,同样是在朝代更迭的时代,王蒙最后却冤死在了牢狱之中,

其实更有许多证据表明,八大山人一生结交了许多清朝官吏,与他们酬酢唱和,往来频繁,他似乎并不顾忌所谓的遗民身份,对清朝政权没有多少的敌意,对这个日渐强大昌盛的满足王朝,也不全然讨厌。

关于八大山人身上难以解开的谜底,艺术史家王方宇先生有过一连串的总结:用有根据但不常用的古人草法,写平常人难认的草字;用僻典和省略词字的句法,作隐晦的诗、创造有寓意而不明显的花押花字;用古篆,刻即难懂又难认的图章。

北大哲学系教授朱良志教授评价八大山人:“就是这样的人,却要着意于人类的生存状态,他在屈辱中,呼唤人类尊严的回归;在污泥浊水中,咏叹人世中的清影,在困境中,轻轻抚摸土地中的温情。”

当代著名艺术史家陈传席教授说:“中国绘画史上的杰出画家,必备四条标准,一是技术和功力,西方画仅曰技术,中国画的技术升华乃是功力。二是独创性和鲜明特色,三是审美性,四是社会影响。八大山人的画在这四方面皆是第一流的。”

八大山人能够名垂千古,终究在于他的艺术本身。

一个人可以被无限解读,但无法被真正理解。

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来剖析,八大山人似乎从来没有避世,反而是在一直入世、观世,他被命运的历史齿轮推着走,被赋予了许多不同的身份。

与其说八大山人是一个负隅顽抗的遗民,倒不如说是一个不断打破枷锁的自由之人更贴切。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者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章法结构不落俗套,于不完整中追求完整,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

这些特点,都可以在这样一幅卷画上,得到清晰的体现。

别说是真正的行家,哪怕是不懂行的外行人,都可以从这样一幅卷画上,明显的感觉到一种孤独之感。

但是这种孤独之感又不会给人一种可怜的感觉,反而是还释放出了一种生命的尊严与张力。

这就是朱耷!

这就是八大山人!

这就是他作为国画最后一个顶峰的独一无二!

“是我老糊涂了,居然激动之下,连这件事情都给忘记了!”

“也怪我的疏忽,看到水墨画呈现出油墨画的光泽,就先入为主的认为是赝品,然后才有现在这档子事情!”

“年轻人你说的没错,“哭之”和“笑之”确实是朱耷在六十岁之后,用八大山人这个名号后,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款识。”

“这幅真迹市场价值至少一千七百万以上,小朋友如果你愿意出手,这幅画老夫一千七百万收了,就当做老夫为刚才言行的道歉。”

“还有你,年轻人,老夫愿赌服输,现在向你跪下道歉!”

毕竟是人老成精的老头,董先进目光转动之间,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然后还冠冕堂皇的叽里呱啦说了这么一大堆。

这一番话说的,可谓是十分漂亮,直接把刚才的事情,就这么给全部带过了。

相信有了这番话,围观人不仅不会嘲笑董先进的走眼,反而还会敬佩董先进的人品,果然不愧是人老成精的老东西。

情况果然如此,此话一出,立马惹得人群一阵拍手叫好。

“果然不愧是董老,真是高风亮节!”

“董老,您就是我们的偶像,您更是咱们缅城古玩圈的骄傲!”

“董老,您不能跪!”

围观众人呼喊声中,更是纷纷上前拦下了要下跪的董先进。

然后,一个个的,更是对着王小涛更加厉声的斥责了起来。

“年轻人,直接给出估价,然后表明态度愿意立马购买,董老的人品相信你现在已经看到了吧?”

“年轻人,不要太得意了,偶尔一次看出了董老没看出的卷画,算不得什么,并不代表你的眼力就比董老厉害,相反的还差得远着呢!”

“像你这种昙花一现的年轻人,古玩这个圈子里出现的太多太多了,但是最后基本都消失了,反倒是像董老这样德高望重的长者,才都走到了最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