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只要这位老前辈说是,不是也是(1/2)

郎世宁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青年时期接受系统的绘画训练,后来加入基督教下属的宗教组织耶稣会。

康熙三十五年,郎世宁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东方,起汉名郎世宁,后进入宫廷开启了长达数十年九州宫廷艺术家的生涯。

郎世宁在清宫廷内,为皇帝画了多幅表现当时重大事件的历史画,还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介绍到了九州,并协助九州学者年希尧完成了叙述这一画法的著作《视学》,为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代表作有《乾隆皇帝射猎图》《弘历观画图》《乾隆皇帝朝行乐图》《乾隆皇帝大阅图》

但事实上,郎世宁更是清朝画珐琅瓷器的奠基人,当时康熙帝想要烧制画珐琅瓷器,但尝试了很多次都以失败而告终,最终是在郎世宁的协助下,才最终完成了画珐琅瓷器的烧制。

“郎世宁是宫廷画家,什么时候扯到瓷器上了?”

孔辉不屑一笑,丝毫没有注意到,他这样不屑的声音中,是和他一起那位冯老满脸凝重的脸色。

自从“郎世宁”三个字,从王小涛口中说出来后,这位冯老就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样一对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千叶莲纹碗上。

然后便是不断变得愈发凝重的脸色。

“画珐琅技艺,是从欧洲传过来的,为了将画珐琅技艺运用到瓷器上,康熙帝命令当时的景德镇御窑厂,进行纯白瓷胚的烧制。”

“纯白的瓷胚出窑后,运送至宫廷养心殿造办处,先由画工将想要在瓷胚上描绘出的场景,以纸张作画,之后再由珐琅工匠在瓷胚上进行临摹,最后入窑烧制。”

“郎世宁是当时宫廷养心殿造办处的御用画家,然后还是进口珐琅材料的原产地,在康熙帝画珐琅瓷器历经无数次的失败后,便被康熙帝命令,承担起了这个使命。”

“凭借对珐琅原料的足够了解,已经在宫廷做画多年的经验,再加上与宫廷顶尖瓷器制作大师的沟通,郎世宁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在景德镇御窑厂,和养心殿造办处顶尖工匠的配合下,最终成功的将画珐琅技法,运用到了瓷器上。”

“画珐琅瓷器一经面世,便震惊世人,康熙帝对此更是爱不释手,直接定性为皇家御用。”

王小涛侃侃而谈声中,和孔辉一起来的冯老,则是不断点头。

孔辉见状,心头已经生出了不好的预感,但想要他就此承认,这样一对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千叶莲纹碗,便是出自郎世宁之后,绝无可能。

“就算你说的是真的,无非也只是能够证明,画珐琅瓷器是被郎世宁成功面世的。”

“但这和这一对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千叶莲纹碗,是出自郎世宁之手,好似没有什么关系吧?”

“仅凭这些就想要证明,这一对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千叶莲纹碗,是出自郎世宁之后,还远远不够!”

王小涛淡淡一笑,指着这一对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千叶莲纹碗上的图案道:“还记得我刚才说过的话吗?”

“叽里呱啦的废话那么多,我哪记得了那么多!”孔辉冷哼道。

“珐琅彩瓷器,在瓷胚上画珐琅之前,是需要先有宫廷画家在纸张上设计好图案,最后再由画珐琅工匠在瓷胚上……”

王小涛这一次话还没说完,就被孔辉不耐烦的打断:“这些废话就不用多说了,你刚才已经说过一遍了。”

“但凡一些画工了得的画家做画,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要么是独创,哪怕是临摹也有自己独有的临摹特点,郎世宁作为宫廷画家,自然也不例外。”

“直接说重点,大家伙没功夫陪你在这里,不停的浪费时间。”

“郎世宁作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将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完美的融合到了一体,并且喜欢用西方油画写实的画法,这和九州古典的美术画法是由本质上的区别,哪怕是被工匠以画珐琅的技艺做在瓷器上,也能明显看出那种油画写实的画法。”

“而且郎世宁细化运用对比,明暗对比,光线阴影,以线造型。且作画使用的是西方的构建,整体构图宏达,用笔工整,色彩绚丽。”

“综合这些,咱们可以从这一对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千叶莲纹碗上,进行分析……”

讲完郎世宁作画的特点,王小涛开始注意对比这一对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千叶莲纹碗,进行分析。

之后,这才目光直逼向孔辉质问道:“孔大少你现在还有什么怀疑的吗?如果你不相信,可以问问你身边的冯老,我想他一定清楚我说的是真是真假。”

孔辉早就看到了冯老的脸色,哪里还用多问,不过让他就这么认输了,绝对不可能:“破烂王,这好像也证明不了什么吧,最多能够证明的,也就是如同你所说的一样,证明这一对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千叶莲纹碗上临摹的图案,是临摹郎世宁画出来的,其它的我想应该证明不了什么。你说对吗?”

王小涛早就料到孔辉会有这么一说:“康熙帝六十一年,年龄越来越大的郎世宁,知道自己已经在宫廷里干不了多少年了,于是便想要做一窑画珐琅瓷器,作为退休的收官之作。”

“这一窑画珐琅瓷器,郎世宁不仅要自己作画,而且从瓷胚开始,再到在瓷胚进行画珐琅,直至最后一到入窑烧制的工序,都全部自己亲手完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