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十八章(1/4)

这熟悉的方言…

祝卿卿心中已经脑补出了观主那憨厚的样子,可待人来到屋中,祝卿卿有些吃惊。

三十出头的样子,中等身材,长相中上,看起来白白净净的,眉毛浓黑而整齐,头上挽了个道髻。

若不是他身上的道袍,祝卿卿很难把这人和道士联系在一起。

“俺叫于世净,是安长观的观主。”

于世净朝几人行了个礼,目光在祝卿卿脸上停留片刻,颇有深意。

“我师兄他……不太会说官话。”

余烬解释道,于世净和他一起长大,从小便是这个口音,二十几年了也没能改过来。

虽说朝廷一直提倡说官话,但是天高皇帝远,他们在这偏远的道观,也没人逼着于世净改过来。

“嘚!俺说话恁又不是听不懂,学那玩意儿做什么!”

于世净道,接着又对着几人说了一大堆关于道观的事情。

几人本来也不怎么在意,但是他们说惯了官话,于世净的话说得太快了,竟有些听不懂了。

祝卿卿便一一给他们翻译:

“于观主说,道观本就偏远,鲜有行人,再加上这几年雷起寺建了起来,地势好,建的也宏伟大气,百姓大多都去了雷起寺,来安长观的人就更少了。”

“嘚!这小妮子还怪聪明来。”于世净对着祝卿卿夸赞道。

其他人也知道祝卿卿在乡下待了几年,也没有过多的疑问。

其实祝卿卿也不知道那个所谓的炎丘村说得是官话还是方言,但是这里是江南,于世净说得是北方的方言,她只能暗中祈祷那些人别多想,不然她也不知道怎么解释自己一个南方人怎么会说北方方言。

祝卿卿本就在北方农村长大,说了好几年的方言,一直到上了学才慢慢地改了过来,但回去之后还是和邻里说方言。

于世净的方言勾起了祝卿卿的回忆,让她有些想念自己的故乡了,那是一个偏远的小村庄,自己和奶奶在那里生活了七八年。

村里只有十几户人,大家就像亲人一样,邻里关系和睦,村民们对祝卿卿也很照顾。

她奶奶去世后,还是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给自己凑钱安葬了她,又给她凑了上学的学费。

而她那个名义上的父亲,在她奶奶去世将近两个月后才回来,还了村民钱,给她留了一些生活费便走了。

祝卿卿有的时候会恶毒的想,像她爸爸那种儿子不像儿子,丈夫不像丈夫,父亲不像父亲的人,凭什么活着,还活得那样潇洒自在?

她想不明白。

除了那个没良心的父亲,早已不知所踪的母亲,那些村民便是祝卿卿的亲人了。

祝卿卿考上大学的时候,他们也很开心,给祝卿卿凑了学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