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6、工作歧视(3/3)

一旁的顾晨刚想再开口,袁莎莎立马对着顾晨笑了笑:“顾师兄肯定是想问,我有没有通知王宇的母亲,将那些一周前寄过去的保险单让她带过来对吗?”

“呃,这都被你猜到了?”顾晨也是有些欣慰。

袁莎莎红着脸笑道:“跟顾师兄搭档这么多次,顾师兄每次的案件整理资料我都有看,多少也知道一些顾师兄的办案习惯。”

“所以,我在没有经过各位师兄师姐的同意下,擅自让王宇的母亲,将那些保险单带过来,你们不会怪我吧?”

“怎么会呢?高兴还来不及。”王警官也是呵呵两声,笑孜孜的道:“把保险单带回来,可以对案件进行资料补充,这样挺好。”

“那就这样吧。”顾晨低头看看时间,这才又问:“那今晚大家的工作到此结束吧?”

“可以。”王警官点头。

大家一起收拾餐盒,随后下车返回芙蓉分局警员宿舍。

……

……

几日后。

经过顾晨通知白小兰和江小米后,关于无声面馆的事迹,很快被写成新闻稿,在江南市电视台和新闻媒体上进行传播。

很快,就有现场采访视频在网上流传。

两姐妹开设面馆,只招聋哑人的事迹被媒体报道以后,这家“无声面馆”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很多市民都是慕名而来……

而且饭店生意也越来越好。

办公室内。

大家围坐在卢薇薇的座位旁,一起观看着最近的采访视频。

“我就是看了新闻以后来这儿吃饭的,面很好吃,老板人真好!”

“只要心中有爱,就没有障碍。”

“他们这样做是真正地帮助到了咱们聋哑残疾人,对这样的行为我们是大力支持的!”

……

外地赶来的游客,当地的社团机构,还有不少残联的工作人员,都在对无声面馆进行评价。

姐妹俩的善举,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和称赞。

画面一转,镜头给到了无声面馆老板娘。

面对镜头,老板娘显得有些紧张,不过还是口齿清晰的道:

“现在我们社会对聋哑人、残疾人的关心和照顾很多,但是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常人根本想象不到。”

“所以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我们的面馆还开,我们就招聋哑人,如果会开分店,我们依然会选择招聋哑人。”

……

看完采访之后,王警官颇为满意的道:“看见没?我朋友这次是做了一件大好事,推广无声面馆的工作,我希望大家都动员起来。”

“老王,这事没问题啊。”一名老同志笑笑的笑道:“只要用的着我们的地方,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对啊。”

“没错。”

大家对于帮助这家特殊面馆的热情,在经过媒体的各种报道后,想法也变得更加坚定起来。

王警官若有所思的道:“我朋友老汪是名消防员,也是市残联委员,他喜欢在江南市多开几家这样的面馆,可以跟无声面馆老板娘联营。”

“赚不赚钱是次要的,主要是想把这种模式推广出去,让更多聋哑人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王师兄。”顾晨忽然打断了他,淡淡说道:“就目前来看,在江南市多开几家是没问题,可问题是不仅仅要在江南市,咱们也应该面向全国,积极推广。”

“顾晨,你的意思是?”王警官疑道。

感觉这家伙野心不小啊。

“这么说吧。”顾晨也是走到白板前,拿起油性笔书写出“2700”这个数字。

随后,顾晨又在数字的背后加上一个“万”,直接用笔圈出来道:“2700万,这是几年前统计出来的我国聋哑人数量。”

“当然数字会有些出入,但是基本上也相差不大,相比较全世界8100万聋哑人群体,已经是占到了三分之一。”

“这……这么多的吗?”也是听到顾晨给出是数据,袁莎莎直接呆滞了一下:“顾师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聋哑人,但是我们好像又挺少看见啊。”

“那是因为他们很少出门。”顾晨也是直接给出了原因,道:“他们天生有种自卑感,感觉很难融入到正常人的生活中。”

“就比如江南市启音特殊学校,一个小小的校区,就有这么多聋哑人儿童,这个数字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但是现在的工作环境,多少会存在一定歧视聋哑人的情况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