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7终于有仗打了(2/3)

当然了,打起来之后更不可能给太多的部队补充装备了,新的装备很可能会分配给扩编的新部队,而不是交给老部队使用。

这就让大多数部队都只有纸面编制的七成左右的战斗力,再加上战斗中的损失,那剩下几成可就不好说了。

不过这种说法其实也不准确,因为还要参考当时的实际环境:进攻的顺风局部队可能会获得更多更好的补给,所以他们的编制可能会越打越健全,甚至会打成超编状态;而打防守逆风局的部队补给会随着战局不断被动变得越来越差,有些部队甚至打着打着建制都打没了。

刘国柱所在的大唐第1装甲师是大唐帝国绝对的精锐主力,所以就不存在缺编的现象。这个装甲师一直都是齐装满员的状态,在和平时期亦是如此。

而且这个师的装备一直都是最先进的,他们最先装备的59坦克,也最先换装了64型坦克。

这一次缺编作战,完全是因为赶路赶的太快,进攻的太顺利了,所以有些坦克的行动机构都给跑报废了。

要知道,这可是好几百公里的长途进攻,或者说远程奔袭,这种情况下还能剩下11辆坦克,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装备保养状态了。

刘国柱的坦克向前开进的时候,几辆装备了105火炮的轮式装甲车也跟了上来,还有一些负责掩护坦克的步兵战车。

这浩浩荡荡的队伍看起来就比较壮观了,和许多年前一样,大唐帝国的装甲部队习惯性的在自己的坦克车顶上铺设龙旗,用来进行简单的敌我识别。

尽管大唐帝国的许多车辆上都安装了简易的敌我识别信号发射设备,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很不让人放心。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一直到海湾战争时期,友军误伤的事情都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那时候灯塔国飞机还痛击过约翰牛士兵,也算是保留了独立战争的光荣传统。

“发现敌人的坦克!非常清晰!”透过瞄准镜,炮长非常兴奋的喊道。这是他换了新坦克之后,首次在实战中把炮管子对准目标。

随着机械的推拉运动,一枚炮弹被迅速的装填进了火炮炮膛,炮闩自动闭合,12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对准了远处正在越过障碍的秦军坦克。

这个距离大约有1000米!只有普通光学瞄准镜的坦克,很少在这个距离上开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