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二更合一(2/2)

“怎么说?那你知道要考哪些吗?”

乔景明解释道:“考试分为面试和比试,先面试后比试,面试通过后才能进入笔试。”

“哦?”这倒是跟末世不同。

在末世,笔试优先,最后一道关卡才是面试。

“那我应该怎么准备?”苏玥跃跃欲试。

“你先别急,我也是内部人员打听到的。听说五号才开始,到时候会分发统一的考试手册,复习两天就可以去面试了。为了节省时间,面试通过后立马就进入笔试环节。”

毕竟时间就是金钱。

说完解开围裙,把背包拎上就要走人:“你先吃,我回厂子,下午再打听点消息,晚上聊。”

“好!”

大概是运气爆棚,乔景明晚上来报喜,说是无线电厂要招的质检员要求不高,成分不好的子女可以参加面试笔试,但成分不好的本人不能参加。

这可把苏玥乐坏了,拉着他感谢了好久,兴奋地一晚上没睡好。

翌日一起床,就出发去了趟市中心的省城百货大楼,准备买一身面试穿的衣服。

走进百货大楼,还是记忆里的老样子。这个点来店里逛的人不多,零零散散走着几个。

售货员的眼睛十分毒辣,一眼就能看出你是来买东西还是来闲逛的,苏玥已经看见不下三个来闲逛的客人被她们嫌弃数落。

啧。

这个时期的售货员服务态度实在不敢恭维,工作时间经常聚在一起拉呱扯皮就算了,对顾客们也不理不睬,与顾客纷争拌嘴那也是常有的事。

因为这时候的售货员大多是走关系进来的,销售模式也不是干得多钱就多,工资与劳动不挂钩,这样一来,惰性就产生了。

既然做多做少工资都一样,那为什么还要多做呢?

记忆里,原主最不爱来的,就是有售货员的地方。

忽视周遭投来的视线,苏玥慢悠悠在柜台前晃着,也不去在意售货员极其不友善的目光,想怎么逛就怎么逛。

百货大楼二楼卖的是服装和布匹,布匹居多,成品较少,款式稀缺,大多是军绿色的六五式军装,或者藏蓝色的斜纹棉布外套,或者平面布短褂。

再潮流点,就是当下最流行的“的确良”。

来到鞋柜前,这里种类比成衣多得多,什么解放鞋,胶鞋,大头鞋、小皮鞋、凉鞋、布鞋样样不缺,可挑性十足,把苏玥看得眼花缭乱。

最后还是买了两套较为朴实大众的衣裳,外加一件白衬衫,这衣服简约又百搭,算是她最中意的一款。

还有一双胶鞋和一双帆布鞋,总共加起来不过六十六块二。

可以,这样的衣服穿起来才有劳动人民的样子嘛!

买完想起家里的老太太,便给她买了两套秋装和一件厚毛外套,手上拎了个满满当当才完事。

这一买,前些日子攒起来的布票一下就用光了。

拎着一麻袋“战利品”准备回家,来到公交车站台等车,苏玥左顾右盼望无聊望着街景,看见百货大楼西北方向有栋三层高的楼,第一层开着家商店。

不是普通商店,门上挂着白底黑字牌匾——华侨友谊商店。

这可不是普通地方,

说实话,苏玥在城南和市中心兜兜转转好几圈,路过这里无数次,愣是没注意过这栋白色小楼。

话说省城居然还有华侨商店这样的地方,原主的记忆里为何没有?

来不及多想,苏玥兴冲冲穿过人行道跑过去瞧,透过干净的玻璃橱窗,她看见了许多百货商店所没有的物品。

真丝绸缎、双绉丝织品、正宗羊毛衫、景泰蓝碗具、毛绒地毯……苏玥甚至眼尖地瞥见不远处的柜台上,有一台进口电饭煲!

至于为什么知道是进口的,因为74年国内根本没有批量生产家用电饭煲这种东西,更不可能投入市场,友谊商店里面的只能是从国外进口进来的舶来品!

小小的玻璃窗映出无数种苏玥渴望得到的物件。

苏玥像个土包子,当场看入了迷,不知不觉迈开步子往里走,想要瞧瞧有没有冰箱、电磁炉一类的电器,却被守在门口的安保拦住。

“同志,请出示侨胞证。”

他的语气比百货商店的售货员好些,说出的话却让苏玥怔在原地。

忘记了,这种地方不是平头百姓能随便逛的地方,不是什么副食店什么菜市场。

七十年代的华侨友谊商店基本上只对外国友人和侨胞开放,到了八十年代才会逐步对国内民众开放。

里面的工业品和一些时常稀缺紧俏的物资,只有海外汇款收入者,按照汇款金额发放的“侨汇券”购买。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几乎不可能进得去。

而苏玥惊讶的还不是这点,她在想,原来七十年代不是物资匮乏,也不是生产水准低,而是好东西都在百姓们够不着的地方!

这可真是宝库一样的存在。

安保一看苏玥的反应就晓得她不是侨胞,当即脸色变了变,语气不甚好。

“没有侨胞证不能进入友谊商店。”

本来见这女同志长得漂亮穿着打扮也非同一般人,没想到只是个普通市民。

苏玥垫脚张望着,悻悻而归。

她可没有渠道弄到什么华侨同胞证和侨汇券。

罢了罢了,先留下个念想,凭她的本事总能有办法。

怀着憧憬的心情迎来城市公交车,此次出行给苏玥的心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道。

她才晓得,这年代的物资其实并不似她想象中那样贫瘠,只要有钱,有票,有那些珍贵的券证,想要什么买不到?

不禁异想天开,要是能去里面当售货员,说不定就能买到那些稀缺物品了?

这样想着,苏玥自己都觉得好笑。

普通副食店的售货员尚且一票难求,更不用说华侨商店。

也就脑子里想想过过瘾罢了。

……

自从处理了马槐花几个妇女的事儿,苏玥身边不断传来好消息。

昨儿个刚收到乔景明发来的工作消息,今儿个家里又来了个意想不到的人。

午饭刚吃完,家里门被敲响,苏玥上去开门,一道熟悉的人影站在门外冲她笑。

“宋叔?您怎么来了?”

宋国涛还是那身标准的办公室人穿法,笑呵呵地,拎着盒桃酥就上门来了。

“来看看老太太,顺便问你个事儿。”

苏玥连连后退请人进来。

“什么事呀?快请进。”

前些日子打听过才知道,原来这宋国涛,是街道办事处党政办的副主任!

这地位可不小!能直接接触党领导的部门,行政工作的一把手!

要是人再圆滑点,认识革委会领导那也不算事儿!

自从知道宋国涛的身份后,苏玥便一直在想应该如何跟他搞好关系套近乎,没想到今儿个自己上门来了。

不仅是来看老太太的,他居然还要找自己?

苏玥有些纳闷,自己与他可从来没有过交集,能是什么事儿?

难不成是为了她身份的事儿来的?

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心中不免泛起担忧。

但不论怎么说,先好好招待人家吧。

泡了杯浓稠的红糖水出来,宋国涛惶恐地拒绝。

“又破费了。”

苏玥宽慰地笑道:“不破费,您是长辈,于情于理我都应该好好招待您。”

“说那些……”

宋国涛呵呵一笑,觉得苏玥这小丫头挺懂礼数,没工作的她自己生活都拮据,还拿出这样好的东西招待自己。

这孩子品性没的说,宋国涛满意地点点头。

“时间不多,我就长话短说。”宋国涛简单地说明了一下来意。

“是这样的。”宋国涛喝了口糖水,再湿润一番干涩的喉咙:“下个月市里要来一批d国文化经济交流团,需要与政府发展友好交流合作关系,期间要寻访华侨友谊商店,但里头前些日子有个售货员被拎去当翻译员了,现在急需再招一两个会英文的售货员,让我们干事们想办法找人。”

“可你说,咱都是本地老土著,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哪里能认识什么会英文的?本来说去大学找,可这年头你也知道,学校里大多是半吊子,就会几个单词儿,派不上多少用场。”

说罢呵呵一笑:“不过我转念一想就想到了你,你不是说你会英文吗,那工作你看得上不?要是看得上,叔就带你去见领导,如果能力过关,你就可以留在友谊商店当售货员了!一个月工资五十四呢!更不用提福利,待遇那是一等一的好!”

啥?

苏玥脑袋轰的炸成一朵花儿。

惊喜来得太过突然,让她缓一缓。

华侨友谊商店?那个有进口电饭煲、电风扇、冰箱,有无数特供品,进来购物的顾客不是华侨、侨眷就是国外友人的友谊商店?

而且还是去里边当售货员,当下年代人人羡慕,最吃香的售货员?

在友谊商店工作绝对比在百货商店那样的地方当售货员轻松数倍,有时候一天没有顾客,相当于一整天都可以摸鱼!

这这这……这样的好事儿就砸她脑袋上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志龙小子”,“醉醉”投喂的营养液,我会继续努力的!啾咪啾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