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 12 章(1/4)

学校老师在听苏荞说了情况之后,气愤异常!最后还是在她的劝慰之下才终于慢慢消了火。

苏荞家里的情况,老师们都知道。

这时候也没人能说出让她参加考试不去管家中弟妹的话。

只能一再的叮嘱让她尽快把家里的事儿安排好,开学一定要回来复读。

班主任陈老师更是忍住心里的难过,一遍遍的安慰苏荞:“明年再考也行,多学一年把握更大一点。”

可这话说着说着,自己先难受得不行。

因为已经决定了要带着弟妹搬到县里,被褥苏荞压根没有往家里带。

她把宿舍的东西收拾好之后,干脆先放到了陈老师办公室,让她代为保管。

只等自己搬过来后再拿回去拆洗。

从学校出来,苏荞去了小北营,这里是焦县的工业区。县里最大的化工厂,轮胎厂,还有一个罐头厂都在附近。

三个厂加起来工人得过千,再加上周围的家属院,附小,附中,人数得好几万。

为了大力发展工业,县里在厂区和家属区附近建立了很多便民设施。

供销社,煤场,国营饭店,粮店,菜店……甚至还有一个小公园,配置的非常齐全。

可以说,小北集是整个焦县最繁华,人们手里最有钱的地段了。

苏荞想把他们将来要住的房子租在附近。

因为她知道用不了多久,这附近就会有人偷偷开始做小生意。

吃的,用的不说,在化工厂家属院门口的人行道上,再有半年就会有人把缝纫机放在路边招揽生意,专门帮人缝补衣服。

这个地方是厂区,青工多。

特别是化工厂,轮胎厂的那些单身汉,他们大部分住集体宿舍。

衣服挂个口子,裤子磨烂了换个边儿这种小事,专门找人帮忙的话,事儿不大,次数多了总得欠人一份人情。

现在,上班的时候把破衣服拿到家属院门□□给人缝补,几分一毛钱的,下了班就能补好了。

钱他们出得起,还不用承人情,简直是皆大欢喜的事。

所以那个简陋的裁缝摊很快站稳了脚。

这种事,有一就有二。看那人立住了,自然就有人跟风。

没过多久化工厂家属院门口的人行道,基本上都被各种裁缝摊儿给占据了。

再后来,这里又陆陆续续加入了几个南方裁缝,他们以细心,眼光好,做工精良慢慢的在周围打响了名气。

不仅是小北营,整个焦县的人,做衣改衣都会习惯性的往化工厂家属院这边跑。

不到一年的时间,这里从最早的一个人推着缝纫机揽活儿,硬是发展成了一整条的裁缝街。

再后来,这里更是变成了焦县第一个专卖服装及周边的自由市场。

当年,苏荞的从商路就是在这个裁缝街起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