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宋财神爷!(2/3)

或者说,在中国的商业史上,就没有如此庞大资金量聚集的情况,这还是首次,因为如此,在许多人的口中,陈宓这个幕后东家,被人戏称为是大宋的财神爷。

但他们不知道,他们口中的财神爷,却是在发愁接下来的资金筹措。

在他的计划之中,大宋中央银行至少要有一千万贯的准备金,但到现在为止,他筹措了约五百万贯的资金,还有五百万贯的缺口。

“接下来该如何?”张载对于银行的事情还是颇为关注的。

陈宓想了想道:“我准备去杭州一趟。”

“哦,这是为何?我听你的意思,如果愿意多下点力气,投资公司还能够融到更多的资金,为何不要呢。”

张载问道。

陈宓摇摇头道:“银行不仅仅是为了掌控钱财,而是要以此创造一个利益共同体,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以利益来结党。”

张载眉头紧锁:“那因利益而来的人,岂不都是小人?”

陈宓笑道:“名也罢,财也罢,都是利,又有什么不同,儒家倡导以仁义心造福天下,可仁义心又有多少人有,圣人君子一说更是虚无缥缈,可见仅仅靠人的仁义去造福天下其实不太靠谱,真正能够驱动人去造福天下的,最好是因为造福天下本身就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

张载还是皱着眉头:“若是按照你的说法,这儒家的微言大义却是全都无用了?”

陈宓摇头道:“世间万物,有光有暗,儒家微言大义便是这光明之处,而人心鬼蜮,则是这晦暗聚集之处,儒家千年来在光明出吆喝,成果自然还是不错的,这不造就了汉唐之盛,又结束了五代治乱,迎来了大宋朝的繁荣,可到得如今,却又是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了。

文正公、欧阳公、韩相公等人这么二十几年,从庆历年至嘉佑年,努力了那么多年,却让国势越来越倾颓,到得如今,已经是不得不变的时候了,但若是循正道而走,恐怕与范文正公等人的努力也没有什么区别了,结果不会有改变的。

从光明处不得道而行,便要自幽暗处发起了,人心向着的从来都不仅仅是国家大义,还要从个人的欲望出发,高官厚禄、酒财气色都是人之向往,光是呐喊正义解决不了问题,而是要依照人的欲望来引导。

朝廷诸公,心思迥异,各有各的诉求,大家口上都是为了天下为了朝廷,说来好听,可真要他们做出点让不来,却是从来动不肯的。

大家都盯着官家,说官家这不能干,那不能干,这太奢侈,那太浪费,呵,可是他们自己呢,将族内的子弟,各个都安排了官职,有些更是在地方上巧取豪夺,家族的族田成千上万顷,百姓都要没有活路啦!

但就是这些人啊,一开口便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啦,一出现便是伟光正,口口声声就是清流,说道钱财便是阿堵物啊,可家里后院埋着的却是几十上百万贯……”

张载忍不住苦笑:“你这张嘴巴太过刻薄,这些话却是只能在为师面前说,可不敢去外面说。”

陈宓笑道:“老师却是评评理,弟子说得这些可有错?”

张载苦涩地摇摇头:“或许你是对的,为师这么些年在官场,见多了这些,的确有时候也会心灰意冷,不过还是有人是好的,比如范文正公,比如欧阳公,比如……”

陈宓抢道:“老师看得上的,估计也没有多少吧?”

张载沉默了一下道:“水至清则无鱼。”

陈宓笑道:“嗯,就是这个道理,治国平天下,其实不是多么光明磊落的事情,说到底,第一是牧民,第二是抵抗外侮,无论是哪个,都要求朝廷能够组织起来力量,所谓力量,一是官、二是兵、三是财,能够掌控着三样的朝廷,没有一个会灭亡的。

现在的大宋朝,官员怠慢、军队腐朽、财源干涸,已经是到了油尽灯枯之景,弟子所作所为,便是要以财源为引,组建一个有战斗力的官员集体,依托这个官员集体,改善这种局面,最终实现国富军强民安的局面。”

张载若有所思:“那昨夜为何不将那些人给吸纳进投资公司去?”

陈宓摇摇头:“因为人性,送上门的东西总是不会珍惜的,此次我本就没有指望他们会买,张东城只是意外,仅仅是让他们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在而已。

我想要的是等银行作出成绩来之后,让他们求着加入进来,这样才能够占据主动权。”

说到这个,张载倒是听明白了,点点头:“那你去杭州便没有问题么?”

陈宓笑道:“杭州繁华不下汴京,富人也多,他们有钱,但离汴京远,对于官场敬而远之,但是他们也是带着渴望的,但平时却是难以插足,此次给他们提供一个机会,想必会有不少人感兴趣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