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欧阳修!(2/5)

馆阁之职,最重文才,一经入选,便已跻身社会名流之列,虽然没有实权重任,却是一般文人最为向往的清要之职,也是仕途发达的最佳捷径,许多高官都由此得到快速升迁。

王安石却似乎全然漠视这个人人看重的机会,恬然自退,在偏远的地方从县令到通判,连续数任都没有主动申请召试馆职。

皇祐三年,在宰相文彦博的极力推荐下,朝廷特旨召试,王安石却以祖母年老、家境贫困为由婉言辞谢。

一个下级官员竟然如此淡然地谢绝朝廷的美意,这使朝野上下无不对他充满了好奇。

由于曾巩的多次介绍,欧阳修对于王安石其人其文早已有了较深的了解,庆历七年,他曾托曾巩转达自己热切的期望:

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而王安石也曾表示“非先生无足知我也”。

彼此交相慕悦,只是当时各自游宦一方,无缘相见。

多年来,欧阳修奋发努力、筚路蓝缕,就是要扫除韩愈逝世后二百年间文坛丛错的枯藤野棘,创造一个新的文学辉煌时期。

然而他深感壮心犹在而年华老大,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的身上。

王安石的出现令他眼前一亮!

这位个性独特的临川才子似乎有一种一往无前的气概,令他激赏不已,他觉得王安石不同流俗、甘于寂寞、独守古风,具备了成就伟大事业的重要人格素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