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世家子弟(2/3)

其实陈宓对程颢程颐两兄弟还是了解较多的,原因是他去过程祠,当时的导游是这么解释的:

“……大先生程颢脾气好,性格温和可亲,故有“如坐春风”之典故。所以在程祠里,大先生的匾额为“和风甘雨”,死后朝廷赐谥号为“纯公”。

二先生程颐为人严肃,在担任宋哲宗的老师时,“以师道自居,侍上讲,色甚庄,以讽谏,上畏之”,是中国古代“师道尊严”的典型代表,故有“程门立雪”的典故。在程祠里,二先生的匾额为“烈日秋霜”,死后朝廷赐谥号为“正公”……”

这样的人陈宓是知道的,端着个架子,什么时候都不会放下来,这种人性格用后世的话来形容便是比较龟毛,也怪不得性格潇洒的苏轼会与之不和了。

估计在苏轼这样的人看来,程颐这种人就是喜欢装比,而在程颐看来,苏轼这样的人不讲规矩,让人看到就生气。

关于程颐的性格,从最著名的程门立雪一事便可以看出来,后来的程门四先生杨时想要去请教程颐,发现程颐在睡觉,于是在门外等候了几个小时,等到程颐醒来的时候,杨时已经成了一个雪人了。

显然杨时是知道程颐的性格的,若在里面睡觉的是程颢,恐怕杨时直接就进去了,而不是在外面苦苦等候。

不过陈宓倒没有什么畏惧的,无非就是一场文人宴会罢了,虽然说比较高端,但他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能够在后世的集团公司里面成为派系领导,自然不是寻常人。

在集团公司里面身居高位,什么人都见过,他所在的集团公司少说也有几万人,如沐春风的人自然有,但性格古怪的人也很多,无非就是能聊的多聊几句,不好沟通的就少得罪也就是了,成年人的世界少有揪着人不放的,除非是利益冲突,但他与程颐又不存在利益冲突。

从陈宓的小院到樊楼,也就不到一公里的路程,两人安步当车,也就是五分钟的事情,说话间已经来到了樊楼下。

东华门街从来都是热闹的,今夜是初三夜,更是热闹非凡。

五座高楼相连的楼群灯火通明,如同五座宝楼一般,里面人声鼎沸,几个大门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迎接了进去。

即便是看了很多次,但陈宓依然为之赞叹不已。

张载抬头看了一眼笑道:“这樊楼还是这般的繁华,十几年前,这里也是这般模样。”

张载的话里面颇有些唏嘘。

陈宓笑道:“老师已经开始伤春悲秋了吗?”

张载笑骂道:“不过是心有感慨罢了,你这猴头!走吧,进去吧。”

陈宓赶紧走在前面带路,樊楼他不是第一次来,不过之前来都算是因公出差,到里面去考察吸取经验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