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择才(1/3)

位于中华大街的民政部是一栋地面三层地下一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左右结构对称的大楼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门外立面前,有六根古希腊式的圆柱,这一特颇有西洋物色的“门脸”,暴露了这栋建筑的本貌,是一栋西洋式建筑,而在正门上方,是一个四方的长脊屋面单层塔顶,四个方向上各配一个老虎窗。为了彰显“东方风格”,在整栋楼的二楼之上配有一圈的东方瓦檐和装饰性的支拱。也就是这些装饰使得这栋建筑的风格,整体看是东方风情,但大门口又透露着西方建筑的庄严,在整体效果上,很好的结合了不同风格的设计元素。整体效果更加简约而厚重,一点也不显得唐突。

在东北的官厅之中,民政部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部门之一,从地方民政长官的任免到地方民政管理,其同样也是事务最为繁杂的部门,在名义上民政部的事务完全是由民政部长负责,可实际上却是由各个局长科长负责,也就是各级官僚去办理具体事务,部长更多的时候,只是参与决策,相比于参与府中决策,于府中会议中发言的部长,对于民政部而言最重要的职务则是直接参与事务办理的次长。

相比于部长,次长并不能的直接参与府中的决策,在更多的时候是作为部长的幕僚官存在,但其于部中,又了部长与各局科之间的一个桥梁,他的工作并非是向上管制,而是向下管制,负责追踪考察部内交办事项。

这种“纪管”的设置,是因为在决策推进的过程中缺乏一个管制单位,一些交办下去的事项,如果主官没有想起来去问问,最后就石沉大海,结果大事变小事,小事变成无事。表面上大家原则上是听主官的。并不想阳奉阴违,但是却因为惰性而造成事实上阳奉阴违;大家也不是有意去违抗主官,可是事实上就是这么拖拖拉拉的。

而作为“纪管”存在的“向下管理”的次官,却成为各种事项的追踪监督者。其在某种程序上,甚至成为不逊于部长的存在,但尽管如此,次长却又无法威胁到部长的权威次长无权参与府中决策,这意味着其与无法直接影响到府中。影响到总督。

在另一方面,作为“职业官僚”由部内官僚中晋升的次长,其存在同样制约了委任部长的权力,使得部长无法将部内打造成为“铁桶江山”,进而影响到总督府的权威,这同样是基于权力制约的原因,也正是这种平衡,保障了东北三省官场既能保持稳定,在稳定中快速推进各项工作,同时又避免的权力集中于一人的种种弊端。

作为部门次长。即便是其有意“再进一步”,也只能跳出本部,从职业官僚摇身为委任官员,前往其它部门出任部长,从而跳出其一手打造“铁桶江山”,俗话“人走茶凉”,即便是其曾于某部门以次长一职主掌的“铁桶江山”,随后其调离,也会功亏一篑,再则次长于部内。又受部长管制,想打造“铁桶江山”又是何等之难。

虽是如此,在东北的事务官员体制中,次长是绝大多数职业官僚最终目标。只有极少数试图成为政客的事务官员,才会谋求成为部长,而对于民政部的绝大多数官员来说,他们同样也不例外,他们中的许多人,至多也就是梦想成为次长。甚至只是某局局长罢了。

从民政部长官办公室中悠然的走出来,康隶诚显得很是轻松。

甩开双手,迈着大步,大模大样地走着,好像他就是部长办公室的评一般,不过的康隶诚并不是部长,也不是次长,甚至就连局长也不是,他的身份不过只是部长办公室秘书科长,虽说是整个民政部内地位最高科长,但也只不过是一个科长罢了。

整个民政部,包括附属局在内,总共有一百多个科长职务,其中最有希望登上未来次官宝座的,是部长办公室的三个科长,即部长办公室秘书科长,总务科长和会计科长。

三个科长的职责,同民间公司的同名职务颇有差异,总务科长担任诸如有关所辖行政的综合调整规划等统管全局的核心工作,办公室会计科长则担负编制全部预算的重任,而办公室秘书科长管的事务有:

一是机密事项;二是职员的职务级别任免权限惩戒考勤待遇,以及其它人事培养训练;三是的保管部长和事务次官的官印,以及部机关印章;四是庆典表彰以及仪式等礼仪事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