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沉默(1/4)

日新月异,或许没有比这更适合描述天津的变化了。不过只是短短五个月间,天津像是一夜之间焕发勃勃生机似的,到处都在发生着变化。那一条条平整的碎石柏油路正取代城内破旧的道路,甚至就连道路两侧也多出了公共厕所,来回巡逻的警察,同样也给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安全感。

无论是对于身处天津的百姓亦或是外国人,都深切的感觉到这座城市的变化。而几乎所有人都将这一切归功于北洋衙门中那位身材高大魁梧的北洋大臣,归功于李鸿章。

“照麿,你看现在的天津,与明治初年的东京是何其的相像啊!”

透过马车车窗,加藤弘之看着窗外的天津市街颇为感慨的说道。

车窗外的天津,能看到不少穿着西装的黄种人,他们可能是日本人。但也有不少穿着马褂袍衣留着短发的中国人,不知从何时起,在天津人们正在剪去辫子。尽管更多的人穿着满式的衣袍,留着丑陋的满清式的辫子。但是于加藤弘之这位经历过幕府与明治时代的官僚学者看来,这却恰恰正是新与旧交替之时,很快那丑陋的辫子将会从中国人的后脑去掉,而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所意识的不正是汉民族的意识觉醒吗?

当整个汉民族不再甘心为满清所统治时,在中国享有很高声誉的李鸿章只震臂一挥,即可令北京的满清政府垮台,到那时中国在李鸿章的领导下,会不会就像现在的天津一样,处处显现着它的勃勃生机!

“处处都能看到新旧交替的变革,处处都能感受到新政的气息!”

“又有什么意义呢?”

加藤照麿有些不满的于心底轻喃道,显然他无法像父亲一样看到那令人充满了期待的一面。

在他看来,相比于李鸿章,也许唐浩然更适合未来,不是因为他年青。而是因为他是清国最西化的人物,而且他还指挥着一只强大的军队。甚至他的新军还在战场上击败了李鸿章的淮军。

正因如此,他无法理解父亲为什么一意孤行的来到天津,甚至将李鸿章视为未来东洋世界的悍卫者。似乎对于父亲而言,作为胜利者的唐浩然是不值一提的,反倒是李鸿章,那才是真正的英雄。

但是通过一些朋友的来信,加藤照麿反倒对东北充满了好感。并非仅仅只因为唐浩然的缘故,而是因为相比于天津,东北用人更为大胆,他的许多朋友都在东北受到了重用,既有于政府中任职的官员,也有公司的高级职员。

反观那位被父亲视为伟人的李鸿章,现在甚至连求见他一面都可以说是极为困难,就是今天父亲去求他,也是提前约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