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收获颇丰(1/1)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像一个修士很长时间不进行修炼,也就是长期没有与天地灵气进行沟通,就会导致其身体对灵气流通的经脉出现萎缩,修为下降是必然的结果了。这也是进化论在修仙界的具体体现。用进废退,这是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更改的定律!

留影天玉,就是相当于“镇海珠”那样的宝玉,它也是天地间价值极高的宝物。这样的宝物一般是留作记录及其重要地方时事的变更,还有是记录重要的活动影音信息,或者是记录高级的修士修炼某一高级功法的现场讲解。

留影天玉留存影音的时间极长,一般可以达到几万年。只要是留存的信息量不是出了留影天玉的极限,就永远不会丢掉之前流线的任何信息。若是过了留存信息量的极限,留影天玉会自动把最前面的信息进行更新,形成不断循环留下影音信息。

留影天玉留存的信息量跟其本身的外形大小有密切关系,还与留影天玉的品质也有关。外形越大、品质越高的留影天玉,其储存的信息量就越大,当然,留存信息的时间也越长。

排名第八的鉴宝灵玉,是纯白色的玉石,具有鉴定宝物品级的能力。这个宝玉的能力根据兽皮卷的介绍,只要有这样的一小块鉴宝灵玉,就能把放在它前面的任何宝物进行鉴定。

鉴宝灵玉鉴定宝物的方式跟特别,它是以宝玉上面显示颜色来表示宝物的品级。兽皮卷的介绍是:红色是神级宝物,并以颜色的深浅来表示属于那一个级别的神级宝物;黄色是仙级宝物,同样也是以颜色的深浅来表示属于那一个级别的仙级宝物;绿色是世俗间的修仙者等所能拥有的宝物。

这样的鉴宝灵玉在很多的地方修仙界很流行,而且一般是作为某些修仙者宝物交换和拍卖的重要依据。有了鉴宝灵玉,就不怕有人特意夸大和压级交易宝物,这就使得交易的公平性得到了一定的保证。

第九的探元宝玉,是修士作为探宝的时候绝对不可少的好东西。它不但有探查宝物的作用,还有探查地底灵石等跟灵气有关的物品。

修士有了这样的一块探元宝玉在身,并贴肉挂着,当遇到带有灵气波动的宝物的时候,就会自动热。热的温度越高,就表明宝物的品级也越高,或者是地底的灵脉品级高。

正因为探元宝玉又遇到带有灵气的宝物会自动热的这个特性,就能现修士的修为高低,即便是修士隐藏在地底或者是山林中,都会白探元宝玉自动感觉出来。

毛镇中在的只有这样的玉石的时候,就一直想拥有一块这样的好玉,免得老是凭自己的直觉到处乱找一气。也是幸好他的玉清特好,几乎每一次都有一定的斩获,不然,他早就失去了探宝的兴趣,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收获。

探元宝玉的探宝能力也是跟其品质有极大的关系,兽皮卷介绍的神级探元宝玉,能够探查出神级以下的任何带有灵气波动的物品;仙级探元宝玉,叫仙元玉,用它能探查出仙级以下的任何带有灵气波动的物品;世俗修仙界的探元宝玉,叫做真玉。

探元宝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低级的探元宝玉是不能探查高级的灵物,不然,就会因为承受不住高级宝物的灵气,而被自动热的高温烧毁掉探元宝玉。

最后的是阴阳灵玉,这种宝玉有鉴定阴阳的作用。这种宝玉对于修为低的修士来说,还不觉得其有多大的作用。

如果是飞升到了仙界,就知道这种宝玉是多么有用了。根据兽皮卷的介绍,衔接的修炼功法繁多,有很多仙人修炼的是阴煞功法。这种功法对于不了解的修士,如果本身的功法属于样刚的,若是与其交手,就会吃大亏!

在神界和仙界,还有鬼魂修炼的门派和界面,或者是星域,他们使用的武器也多半是阴属性的。

这些鬼仙和鬼神会把自身和武器,都幻化成正常现任和神人的样子,以及一模一样的武器。如果,没有特别的功法分辨出他们是鬼魂修炼而成的,如是贸然教授,就会被其阴一大把:神魂被吸走。

所以,阴阳灵玉在仙界和神界,是一般的仙人和神人必备的随身之物。它能保护现任和神人在不经意间,被其它的鬼修和修炼阴性功法这伤害到。最少凭借阴阳灵玉有预警作用,就能够避免受到伤害。

毛镇中得知这是排名第六的好玉石,心里就觉得自己的运气确实是好。就把身形降落下来,先用水遁之法,使自己溶于这湛蓝的海水中。

当毛镇中深入海水中的时候,就现有很多海鱼、海虾等海洋生物,在泻湖里悠哉游哉的游动着。这里就如同地球上的海洋馆一样,里面的生物完全没有外界大海中的生物那般,生活在时刻捕食和被捕食的激烈动荡不安的环境中。

这里的海洋藻类生长的十分旺盛,很多海草是从这翡翠眼的深处岩石上面附着并长出。毛镇中现在已经降到了九公里以下了,竟然还没有看到一些海草的根!

一直降落到翡翠眼的底部,毛镇中就感觉到身边的海水里,充满了五行灵气因为太浓郁,而产生五行之力在不断的波动。难怪这里的海草生长的这么旺盛,在这样丰沛的五行灵气经过几万年的滋润下,这里的海草几乎快要撑精了!

一接触到地下的岩石,毛镇中就运转五行真元,把自己的身形包裹起来,并全力吸收海水中的五行灵气,他一边把这五行灵气通过全身的穴位进行全力吸扯,并由经脉把它们运转到丹田之中。

同时,毛镇中还特意的运转起《九转还丹功》,一边把这充沛的五行灵气压缩成五行晶体,让她们储存在全身各处的穴位和经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