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0 胸有成竹,方可聊遍天下无对手(1/2)

在聊天中,一定要学会掩藏自己,特别是弱点,也就是你致命的要害之处,这是战胜对方最好的策略。只有深藏不露,才不会留给对方把柄,让对方觉得你不可捉摸,从而产生威慑力。

莫要成为一碗轻易能被看穿的清水

在谈判中,如果你很轻而易举地被人看透,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如果别人把你看透,或者掌握了你的弱点,那么当你们有了利益冲突时,别人就会攻击你的弱点,使你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在聊天中,一定要学会掩藏自己,特别是弱点,也就是你致命的要害之处,这是战胜对方最好的策略。只有深藏不露,才不会留给对方把柄,让对方觉得你不可捉摸,从而产生威慑力。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保护好自己,在交际中不被踢出局。

在一个杂志上看到过一个故事:

叶清和高洁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叶清是一个很单纯的女孩子,而高洁的心机很重。在交往中,叶清什么话都对高洁说,什么心事都告诉她。经常把自己的优缺点暴露给高洁,而高洁却把自己隐藏得很深。单纯的叶清却又很信任高洁。

叶清在高洁面前,就像一碗清水,一眼就能被高洁看到底。叶清谈恋爱了,男方是某市电台的播音员,叫胡嘉泽。通过胡嘉泽的关系,叶清毕业后,也在电台找到了一份导播的工作。

这时和叶清关系很好的高洁非常嫉妒叶清。高洁嫉妒她有长得帅气、有实力、有能力、家庭背景特别好的男朋友。高洁还嫉妒叶清的男朋友帮她安排的那份好工作。

隐藏很深、心机很重的高洁决定把叶清的男朋友抢过来。高洁早就把叶清看得很透,对她的了解也很深。所以她决定利用她的弱点,达到自己的目的。

高洁先是通过叶清认识了胡嘉泽。然后,叶清和胡嘉泽约会的时候,高洁也跟随着,高洁很甘愿当电灯泡。慢慢地,高洁和胡嘉泽熟悉了,她就开始主动约胡嘉泽。而单纯的叶清并没有看出高洁的野心。

后来,高洁把叶清曾经的感情经历添油加醋地告诉了胡嘉泽。胡嘉泽和叶清之间的关系就有了嫌隙。高洁取得了胡嘉泽的好感,并让胡嘉泽喜欢上了自己。然后,高洁成功确立了自己在胡嘉泽心中的地位。

最终叶清看出了高洁和胡嘉泽的亲密关系,叶清把胡嘉泽拱手让给了高洁,选择和他们划清界限,还辞去了胡嘉泽给安排的那份工作。

叶清失去恋人,失去工作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高洁利用了她的单纯和真诚,背叛了她们的友谊。但是,最大的错误还是在叶清自己。是因为她的性格过于单纯,过于简单,被高洁看透了,让高洁抓住了她的弱点。在利益冲突时,高洁就利用了叶清的弱点,从而达到了目的。

在人际交往中,对任何人都要有所保留,这种保留是对你自己的一种保护。如果你像一碗水,让人一眼就看到底。这样对方就会把你看得很透,了解得很透。

当没有事情发生的时候,大家都相安无事。一旦有了利益之争,对方必然会毫不客气地利用你的弱点将你击败。

不要做一碗清水,要做一潭深不可测的井水,这样就不容易让人看透。如果他想了解你,那么就让他去猜吧。

只有让人觉得你有深度,看不透,也捉摸不透,他才会对你敬畏。你才不会被他人所利用。因为你的深不见底,对方才不会轻举妄动,才不会轻易地去攻击你。

让对方看到你实力的同时,你还要深藏你的底牌,这样你才可以在对方面前永远被称为老师。不把自己的底牌亮出来,你才可能使别人永远对你猜不透,你才可以在某一领域独领风骚,长久不败。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张灼经营一家煤炭公司,生意非常好。在另一个城市,有一个小煤炭经销商,叫李响。而李响的生意做得很失败,眼看着就要破产了。

李响认识张灼的朋友林原。于是,李响以做煤炭生意为借口,请林原给张灼打了个电话,拉上了这层关系。

随后,李响也和张灼联系了一下,并请张灼在当地最好的酒店里用餐。

张灼一看是好友林原的关系,也就没有拒绝。李响说:“我们市有一家特别大的煤炭零售店,信誉很好,老板是我的朋友,叫郑祥。如果你信得过我,我就给你们牵线搭桥,肯定能给你们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的,我只从中抽取点提成就行了。”

张灼听后,心里开始犹豫起来。这是涉及生意的事情,必须要小心谨慎才行。而且,虽说是朋友介绍的,但是也不一定靠得住。

李响看出张灼的担心,就仔细和他说了郑祥的情况,还故意透露出郑祥每年经销的煤炭数量,以打动张灼。

在结账的时候,李响掏出一大叠百元大钞,张灼看着那叠厚厚的钞票,有些吃惊。李响的举动,让他觉得是个做大生意的人。张灼同意考虑一下。

李响就是采用了虚张声势的战术,让张灼相信他有实力。李响用大方的行为,有钱的假象迷惑了张灼。李响巧妙地隐藏了自己的底牌,从而获得了很大的利润。

把自己的真实性格隐藏起来,保持低调,让别人看不透,也捉摸不透。这样做可以不给别人攻击你的把柄。

虚张声势是一种策略,可以迷惑对方对你的认识和了解。原本底牌很小,但通过这一策略,对方会以为你的底牌很大,从而不敢轻举妄动。当事情对你不利的时候,你也要假装自己很有实力的样子,用瞒天过海的方式骗过对方。最后,出奇获胜。

控制好言谈举止

人主要是通过行为、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所以,行为、语言中含有大量的真实而有价值的信息。当你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言谈和举止,不要让对方获得对他有利的信息。用一些假动作,或者是假象的语言来隐藏真实的自己,从而迷惑对方。

不要让对方掌握你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会透露出你的性格,还会反映你的潜意识,反映你的潜在愿望。所以一定不要让对方掌握你的生活习惯。否则,对方会通过这些来推测和分析你的性格。

不要把自己的底交给任何人

无论是最好的朋友,还是关系很好的同事。你的单纯和不设防,都有可能导致你主动向对方透露你的信息。一旦你与对方产生对立关系时,你就会很恐慌,因为对方已经知道了你的底。最终,你会惨败。

在兴趣上有所保留

有的人会通过你特殊的嗜好而猜透你,有的嗜好恰恰就会暴露你的短处和弱点。所以你最好在兴趣爱好上也有所保留。

在交际中,除非有必要,否则不要在别人面前表露出你的特别喜好,尤其是在你的对手面前,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在交际中,人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是敌是友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分清的。让别人看不透你,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没事混个脸熟,见面长不如常见面

在聊天中,人们往往对熟悉的东西有偏向喜好的思维定式,对与自己特别熟悉的人容易产生好感。

你可能会认为拉长与对方的谈话时间,达到深度交流,会加深熟悉度。而实际上,要想与对方更加熟悉,增加与对方见面的频率,要比拉长谈话时间更有效。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经常出现在你眼前的人要比出现次数少的人留给你的印象深刻。这就验证了一句俗话:见面时间长不如常见面,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多看效应。经常与对方见见面,让对方多看到你,他就会更熟悉你,更喜欢你。

我朋友杨庆华新到一家公司做业务员,但在业务方面不太纯熟。公司的一位前辈告诉他:“你制订一个计划,每天坚持走访五位顾客,这样一个月就能拜访到一百多位顾客。你坚持两个月,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杨庆华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两个月之后我又能明白什么呢?”

前辈很严厉地回答他:“不要问我为什么,原因以及后来的感悟两个月后你就会在你的销售实践中体会到。如果你想成为好的销售人员,就按着我说的去做吧。”

杨庆华听了前辈的话后,尽管有些不理解,但还是用心地跑业务,两个月之后,聪明的杨庆华终于有所体会,也总结出了经验。

谁都知道搞定领导是拿下订单最重要的。但是,他发现领导一般都很忙,没有时间和你闲聊。一般的推销员,只要一遇到某领导有时间,便紧抓不放,进行长谈。这样既耽误对方的时间,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结果适得其反,导致销售失败。

杨庆华使用的策略是见面次数多胜过见面时间长。他每天都去拜访潜在的顾客,有时会帮着做会儿杂务,有时会闲聊几句,如果顾客很忙,他就会知趣地离开。

一年以后,杨庆华拜访的顾客多了,拜访的时间长了,也掌握了谈生意的技巧。同样,顾客见杨庆华次数多了,对他就熟悉了,对他也就信任了。于是,杨庆华的订单自然就有了。现在,他的业务能力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同事。

杨庆华听从了前辈的话,多多跑业务,频繁出现在顾客面前,不仅帮助他认识了顾客,帮助他学习了销售,同时也扩大了他在顾客面前的影响。再加上杨庆华很聪明,能够时不时帮助顾客做事,也不给顾客添麻烦,所以顾客最终选择了他。

在销售中,如果销售人员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有好的人缘,也容易给顾客留下好的印象。

要想与对方建立良好的关系,平时要多出现在他的生活里面。节假日的时候,天气有变化的时候,可以发发短信问候一下。也可以在对方休息的时间里,请对方出来坐坐,喝喝茶,喝喝咖啡,吃吃饭什么的,建立感情。

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容小青和平小玉同是学生会的干部,容小青是一个性格很活泼开朗的人,平时爱说爱笑的,很会交际,有很好的人缘。而平小玉是个比较内向的人,平时做事比较保守,比较自我,还有些自私,不太善于与人交际。

容小青没事喜欢串宿舍,和学校里大多数同学都混得很熟。这样的交际方式,既有利于学生会工作的顺利进行,又建立了稳固的人际关系。

平小玉除了学习和学生会的工作,很少花时间维护与同学的关系,比较孤立。有的同学连平小玉是谁都不知道。

快毕业的时候,学校里为了鼓励优秀的学生,给了学生会一个留校的名额,需要同学们投票表决。平小玉这时才想起搞人际关系,又是给同学买东西又是给老师送礼,容小青却表现得很淡定。

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容小青得到了这个留校的机会。这都是她平时常与同学们联系,常见面,保持熟络的结果。

在人际交往中,你可能具备了很多的优势。比如你长得漂亮,你很有气质,你很聪明。你可能见一面,就会很吸引对方,也许你觉得这就足够了。后来,你会发现,经常出现在对方面前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亲戚朋友之间多来往能加深感情,否则会慢慢疏远。我们通常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与在远方不经常见面的亲戚的感情,可能还远远不如与经常见面的没有血缘关系的邻居之间的感情深厚呢。

要想维系你与对方的关系或者是深厚的感情,你就得经常约对方见面。每次的相见,每一次的交流都会使关系更近一步,感情更深一步。俗话说:“脸熟胜过送礼”,常见面的你们,已经不需要客气了。

要想在人际交往中取得优势就得与对方经常保持联系,经常找时间去看望对方。不需要跟对方聊太长的时间,却需要经常地约对方见面。

要想让与你交往的人认识你,然后熟悉你,就得有事没事地常与对方走动。常联系,常见面,常沟通,常交流都是让对方与你熟络起来的好方式。只有常见面才能使相互之间有更深的了解,感情才能升温。常见面胜过一次长时间的见面和交流。

经常的联络比长时间地联络一次的感情要深厚。经常跑的人际关系,比你只跑一次却投入很多的人际关系要牢固。在关键时刻,人们只会帮那些经常出现在自己身边的人,而不会去帮那些不常出现但会一次就出现很长时间的人。

平时多来往

在平时没有事情的时候,就与对方常来往。不要等到有求于对方的时候才去拜访对方。平日里常见面,感情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算不用送礼,对方也会想着帮助你。

特殊日子主动拜访

在一些特殊的日子,主动去家里拜访,并送上特别的礼物。有时礼物是否合心意,也决定着你留给对方的印象。所以送礼物之前,要先了解对方的喜好,使自己所送上的礼物能投其所好。

节假日邀约出行

在一些节假日可以邀约对方一起去旅行,旅行的地点最好选择对方最向往的地方。这样才能保证旅行的质量。好的旅行质量会加深你与对方的感情。

重要场合相遇,主动交流

在一些重要的场合遇到对方,要主动帮对方端茶递水,主动和对方交流。在合适的时间展现自己的才能,更要抓住表现机会,使自己留给对方的印象是良好的。

对方有难,主动帮忙

在对方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热情地帮助对方。相反,当你遇到难处的时候,对方就会想到你曾经的帮助,从而也会帮助你。

常见面是密切感情的最佳途径

见面次数多,可提高彼此的熟悉度,互相产生更强的吸引力。相反,见面次数少,哪怕时间长,彼此之间的生疏感也不易被消除,或许还会因相处的时间太长而产生摩擦。

打圆场我的达人,和稀泥也是好手

打圆场的暗示力: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察言观色不单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人们还要学会打圆场。在需要“圆”的时候圆通一些,这样才能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有立足的根本。我们如何理解打圆场,打圆场大致是这样一个概念:调解纠纷,化解矛盾,避免尴尬,打破僵局。

“打圆场”是以特定的言语去缓和紧张气氛、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善意出发点的语言行为。“打圆场”也要讲究技巧,通过下面这个事例,你会从中有所启发:

在结束对美国的访问后,戈尔巴乔夫夫妇被邀请赴白宫出席里根总统举办的送别宴会。途经一个闹市时,戈尔巴乔夫突然做了一个决定,下车向行人握手问好。保安人员怕他有危险急忙冲下车,围上前去,为怕行人口袋里有武器,便喝令站在戈尔巴乔夫身边的美国人把手从口袋里抽出来,让行人一时不知所措。这时,还是戈尔巴乔夫的夫人比较有经验,立即向周围的美国人解释说,安保人员意思让你们把手拿出来和总统握手。顿时,气氛缓和了好多,人们亲切地同戈尔巴乔夫握手致意。正是戈尔巴乔夫的夫人巧妙的打圆场功力,将一场尴尬化解。

经研究表明,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隐私曝光,若一旦被曝光,人们会因此感到难堪和愤怒。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尽量避免涉及到别人的敏感区,避免让对方出丑,如果发生了尴尬,那就要运用恰当的打圆场手段去化解,圆场只须点到即止。

清末某知县陈树屏在张之洞与抚军谭继询关系不和的关系中就能左右逢源,巧妙将二人矛盾化解,两头不得罪。某日,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张、谭二人及其他官员。座容里有人谈到江面宽窄问题。谭继询和张之洞因为五里三分和七里三分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宴席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陈树屏知道他二人是借机发泄对彼此的不满,为了不让气氛变得更为尴尬,他灵机一动,谦虚地向张、谭二人解释道:“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二位大人所言非虚,都是言之有理,为何还要争呢?”张、谭二人听了陈树屏的话也明白有打圆场之意,二人顺着台阶给了陈树屏这个面子。最后,二人拍掌大笑,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打圆场这种行为,从客观而言,别人出丑时你去打圆场,别人会因为你的解围而感激你。从主观方面而言,自己若陷入尴尬时,给自己打圆场不仅能给自己自圆其说,还能让自己摆脱尴尬的境地。

从前,有一个做事干练的道台,他做事的方式让大小官员都为之钦佩。某日,一位洋人上街,因为有些小孩子没有见过洋人,所以就一直跟着这个洋人。洋人因此而大为恼火,拿起棍子就追打那些小孩子。其中有一个小孩子因为躲避不及被洋人打在了太阳穴上致死。小孩的家人一齐上来,要捉外国人。洋人举起棍子就是一通乱打,又打伤了好几个人。这样,激起公愤,大家合力才把这个洋人擒住。这么人命关天的大事,偏巧肇事者又是个洋人,这让官员们十分棘手。

事情移交到这位道台大人这里,他马上就将和稀泥的招数用上了。他深知湖南民风彪悍,此事如果办不好,恐怕乡绅聚众闹事。不如先把官场难事告知这些乡绅,让他们聚众去外国领事馆闹事,外国领事看见老百姓行动起来就会害怕。到这时,再由官府去说服百姓。而外国领事见他压服了老百姓,也会感谢官府。于是,他马上前往拜会几个当地有威望的乡绅,要他们齐心合力去为百姓申冤,而且还为国家争了面子。此话一出,大家都一致称赞道台是个好官。

之后,他去告知领事,如果这案子判轻了,害怕老百姓不服前来闹事。外国领事听他这么一说,一看窗外围着黑压压的人群。道台又说:“领事大人不必害怕,只要此事处理妥当,必然没事。”案子判完后,道台大人两边都落好。

这位道台观察了两面的情况后,出面打圆场,成功地化解了一场动乱。

打圆场的目的就是为了息事宁人,让双方都对处理结果满意,当然要提前根据情况做好分析,上面的故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不管是哪个行业的人都要学会察言观色,学会“和稀泥”,懂得“打圆场”,无疑让你在这个社会上多了立足的根本,让你比别人多了一些优势。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因意见不同而造成尴尬的气氛,这种情况该怎么打圆场呢?其实人有长短,面无厚薄。人人都有自尊,人人都要面子!有涵养的人自然懂得给别人留面子,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即使发生了尴尬,他们也知道怎样把“圆场”打好。

“打圆场”不是阿谀奉承,它是一种从善意角度出发的语言艺术。将这种语言形式的尺度把握得当,能让你化解更多的尴尬,摆脱更多不利的境地。

凡事都有诀窍,打圆场也有打圆场的学问。归纳起来,我们在社交活动中巧打圆场的学问主要有以下几点:

说明真情,引导自省

当双方为某件小事争论不休、各说一套、互不相让、纠缠不休时,无论对哪一方进行褒贬过分的表态,都犹如火上浇油,甚至会引火烧身,不利于争端的平息。因此,此时只能比较客观地将事情的真相说清楚,而不加任何评论,让双方消除误会,从事实中反省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引导他们各自多做自我批评,使矛盾得到解决,达到团结的目的。

岔开话题,转移注意力

如果属非原则性的争论,双方各执一词,而这场争论又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不妨岔开话题,转移争论双方的注意力。

归纳精华,公正评价

假如争论的问题有较大的异议而双方又都有偏颇,眼看观点越来越接近,但由于自尊心,双方又都不肯服输,不妨将双方见解的精华归纳出来,也将双方的糟粕整理出来,做出公正评论,阐述较为全面的双方都能接受的意见。这样,就把争论引导到理论的探讨、观点的统一上来了。

调虎离山,暂熄战火

的争论,发展下去就成了争吵,甚至导致大动干戈。如果双方气正旺,大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应冷静下来,当机立断,借口有什么急事(如有人找,或有急电),引当事人走开,暂时脱离争论,等消了火气,头脑冷静下来了,争端也就趋于平息了。

如你想让两个过去抱有成见的人消除前嫌,假如你的亲人突然到过去关系很坏的人而你又在场,假如你作为随从人员参加的某个谈判暂处僵局……作为第三者,你应首先联络双方的感情,努力寻找双方心理上的共同点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一幅名画、一张照片、—盘棋、一个故事、一则笑话、一句谚语、一段相同或相似的经历,乃至一杯酒、一支烟都可能成为双方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成为融洽气、打破僵局的契机。

软硬兼施,才可有效“领导”对方

交际是一个善变,没有定局的过程,它需要软硬兼施、刚柔并济。俗话说:“人无钢则不立。”但也有“木太直则折”的说法,太过强硬,会显得无情尖锐;太过软弱又容易被人忽略或被人欺负。所以,一味强硬或一味软弱都不是好的处世方法,软硬兼施、刚柔并用才是好手段。

有这样一个故事:

电器公司的杜老板是个脾气非常不好的人,有时他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就向员工发脾气。很多人都认为,他的员工肯定非常讨厌他。于是,有人想看杜老板的笑话,就专门去问了员工。

结果员工小李却说:“我们老板很好,他虽然脾气不好,但也会示弱。”

据小李说,有一次老板跟他单独说事,还没说几句暴脾气就上来了,他狠狠地敲着拐杖,冲小李喊:“这个问题我跟你说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记不住?”

一旁的小李很委屈,这明明不是他的责任,是老板记错了,凭什么要记在自己头上。虽然这么想,但他又不敢说。

杜老板看小李不开口,继续狠狠地批评,骂着骂着,他忽然意识到了,这好像不是小李的问题,于是赶紧停了下来。

“那个小李,你看我刚才骂你骂得拐杖都弯了,你能不能把它弄直啊?”

小李听了顿时觉得好笑,赶紧走过去帮杜老板把拐杖弄直了。

“谢谢你啊,你真有力气,我刚才火气太大了。”

听到这里,小李虽然心里还是很难受,但也不至于太生气了。

小李刚回到家,一开门就看见妻子摆了一桌子饭菜,他非常好奇,平时这个点还没做好饭啊。

“之前你的老板给我打了电话,他说今天在公司批评你了,你的心情一定不好,让我提前多做些好吃的安慰你。”

听了妻子的话,小李又惊又喜,第二天上班时,他又恢复了以往的干劲儿和活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