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唐家的餐桌(1/2)

这些问题,完全出乎朱雪意料。

她眉尖拢起。操劳二十年,有过三个孩子。到现在,不算苍老,但也只是寻常中年妇人模样。听着海城警方的话,朱雪很不明白。但还是说:“那家……生了一对双胞胎?”

她尽力回想。

警方一喜:又对上了。

再问:“你记得那家人姓什么吗?”

朱雪:“不记得,”警方失望,“但我记得两个小孩儿的名字。”

专案组成员顿时转忧为喜。

朱雪慢慢恢复成普通话,“当时那家的女人给我说了,我印象很深,觉得像是电视剧里的角色名。”

警方屏住呼吸,问:“是什么?”

朱雪:“怀瑾、怀瑜,说是出自一个成语……哦,‘怀瑾握瑜’。”同病房的那对夫妇从农村来,看起来便是没读过多少书。朱雪起先没什么心思询问,但后来那女人主动讲起,朱雪才知道:哦,果然是初中都没毕业,就出来打工。

至于朱雪,她和丈夫都读了高中。虽然没考上大学,但与钟文栋结婚前,朱雪已经在准备成人自考。又是城中独女,面对一对乡下夫妇,不免有些优越。

是以在听到那对夫妇给孩子起的名字时,朱雪觉得意外。这样的反差感,也让她印象深刻了许多年。

她那时甚至想:如果我有两个小孩,那到时候,我也会这么用心。

可话说回来,“钟奕”两个字上也带着朱雪的巧妙心思。时至今日,她已经不记得自己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在出生证明上写下这两个字。往后漫长的六年,也消磨掉她的所有感情。

警员嗓音一沉,道:“朱女士,近日我们会有同事去您那边,找您再次确认上述信息。”

朱雪犹豫一下,问:“是海城那边出什么事了吗?”

警员道:“关于您的第一个孩子。”停一停,没再多说。

朱雪挂了电话,神思不属。回到客厅,老公、儿子都在。现在在家的是小儿子,老大在外面报了补习班,要九点才下课。

见她走回,丈夫问:“什么事儿啊。”

朱雪回神,说:“是海城那边的事儿。”迟疑,“说是之后还会有警察过来,可能是要我做个人证?”

这时候,电视上放着最新一期《快来吧超人》,小儿子则在QQ群里和同学们讨论《永渡》某条分线的攻略。

朱雪并不知道,原来在不知不觉间,当初被自己丢下的小孩,已经离自己的生活这样近。

……

……

海城。

“有朱雪这些话,基本能确认,当初唐家、钟家是一起生产、一起住院。”天色暗下,专案组一人一盒泡面,空气里飘着油味与香料气息,“等拿到朱雪签字的笔录,就可以向法院申请DNA检测了。”

“可是要测谁和谁?”

沉吟,“现在车票难买,初一之后才有票。可那时候,谢玲已经出国了。”唐怀瑜又不是嫌犯,警方只能“建议”她留在国内,方便走后续程序。但唐家夫妇心疼女儿,见唐怀瑜脸颊瘦了一圈,就不再在意警方说法,决意尽快让谢玲与唐怀瑜离开。

对此,专案组也没其他办法。

“那只能是唐怀瑾和朱雪,”毕竟钟文栋已经火化很多年,“或者唐德和钟奕。”

“唐怀瑾的话,就又绕回老问题了。”吸溜两口泡面。吃饱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工作忙的时候垫垫肚子,“当然是唐德和钟奕。”

一群人就此拍板,很快又开始跟进其他线索。负责看监控的同事都要瞎了。28号晚上,盛源后门的摄像头坏掉,但不远处就有测速拍照。即便如此,左看右看,仍然揪不出个嫌疑人。这么下去,头发都要掉光。

这边凄风苦雨,那边,唐家人一起坐上餐桌。

唐德与妻子达成共识:这些天,不要刻意表现什么,就自然一点,让怀瑜觉得一切安然寻常。

他们想的很好,可有这样的共识,反倒意味着两人要有意维护气氛。在父母略带掩饰、实则仍然十分关切的目光下,唐怀瑜食不下咽。

四个人的餐桌,谢玲与女儿坐隔壁,对面是丈夫、儿子。一群人里,三人入戏,一人冷眼旁观。

唐怀瑾坐在椅上,看着眼前一切,仿若灵魂出窍。

他看着谢玲的痛苦、唐德在这种情形中要“撑起一个家”的镇定,还有唐怀瑜的日益沉默。从医院回来至今,他也见唐怀瑜笑过。但都是对父母,和对他。更多时候,唐怀瑜更愿意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拉着窗帘。一室黑暗,却能给她强烈的安全感。

没有酒店里晃眼的灯,像是回到很久之前,还是个孩童,在妈妈怀抱里。

看着这些,唐怀瑾想:我因此而觉得高兴吗?

并不是。

他只是毫无感觉。好像从池铭找他、提出那个建议那天,他就慢慢封冻了心跳。直到现在。他看着唐怀瑜难过,一刻觉得对方这样受伤,却怎么比得上自己幼年。一刻又觉得,那天池铭叫去的人,至多要在她身上留一点凌乱痕迹——以防警方检查,最多不过弄乱衣服。

更别说,事实是什么都没做,就被钟奕的保镖撞破。

看她的状态,倒像受了多大伤害似的。

唐怀瑾低头喝汤,手指捏着调羹,看汤水在调羹中荡漾。年幼时,谢玲也经常煲汤给兄妹、丈夫喝。对唐家四口人来说,这样一碗汤,就是最鲜明的“家”的味道。

唐怀瑾想:至于吗?

思绪到这里,他抬头。恰好见唐怀瑜朝自己望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