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如果(2/5)

坐在上面的帝王性子若温和些,他们这些人指不定还能跪下以大义求情,但赵骥身上的弑杀之气如实质般压得人身体都不敢乱动。

他真的会杀人,谁都惜命。

一群施太师党心中不由想真是怪了,就算赵骥出去已经五六年,但这般厉害,也不知是谁给教出来的。

谁教的他已经无从考据,至少朝中那段时日都安分了许多,新帝整治吏法尤为严厉,触犯冒犯他的人,不是贬谪就是外调,与此同时他又实行能者多劳,能者多赏,献策进谏者升官加爵,这下就算是有心要装病给他些脸色看的,也不敢再懈怠。

他是名正言顺的皇帝,没人敢对他指手画脚。

边境屡屡被突厥侵袭,皇帝登基不到一年,决定御驾亲征,一时间引起纷纷议论,贪生怕死的臣子不知道当如何是好,虽知这位陛下是打仗的好手,但战场刀剑无眼,皆是劝他要三思。

民间百姓称赞他的多,夸他英勇智全,是为百姓考虑的明君。

这一场仗打了两三年,他不在京城,他手底下的能人志士处事也是井井有条,不曾出过大乱子。

时间往后拖得久,施家支持的那位皇子又不敢与皇兄对上,躲在封王的王府中不出来,导致情势对施家越发不利。

甚至施太师只是在舞弊案中出了些差池,保下来一个无关紧要的门生,便被皇帝抓住把柄,皇帝以太师年迈,为避免日后再出这种意外为由,将他半革职谴回家中,施家气焰瞬间降低下来。

皇帝在处处针对施家,似乎不仅仅是因为施太师把握朝政多年的缘故,但谁都说不清具体的原因。

较为奇怪的只是皇帝虽对施家不留情面,但施家的四爷却受了他的重用,这下大家更琢磨不透皇帝这是要做什么。

问起施四爷,他也没说什么,旁人渐渐传出消息,说皇帝这是要用施家人对付施家人,好算计。

结果是不是谁也猜不到,只不过施四爷处事了得,是个能臣,平日遇事也不偏倚施家,倒也确实是像传言中的那样。

等皇帝班师回朝日,京中四处都是张灯结彩,一堆人聚在一起,他们对这些乱七八糟的党派之争已经不太感兴趣,忽然议起了皇帝的后宫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