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1/2)

到了街上,两人一手一个孩子,时砚牵着阿云,杨禾高小心护着小宝,好几次对着时砚欲言又止。

时砚不用问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好笑道:“你说的事情我没忘,我知道姐夫家的孩子在学堂被人欺负了,今天是特意没在大姐和姐夫面前提起的。”

说着便看向杨禾高,这孩子别看在外面流浪的几年学会了眉高眼低看人脸色,但由于常年缺爱,遇到一个真心对他好的,把他当家人的,他就想将你方方面面都操心到,希望你哪哪儿都过得舒心。

这个操心劲儿可别提了,就连王大郎家两个在学堂读书的孩子过的究竟如何,他也能想办法给打听来。

听说那两孩子因为入学晚,加之家境不若其他人,进步又快,被先生夸奖了几次,就被人给记恨上暗中使了不少绊子。

可把杨禾高给着急的。

时砚忽然用空出来的手揉揉杨禾高脑袋,在杨禾高怔愣间隙,语重心长道:“升米恩斗米仇,任何事情都得有个界限。

若是王家的事情咱们处处伸手,一次两次还就罢了,时日一长,王家难免觉得咱们手伸的太长,处处试图辖制他们。

换成是你,你家里不管大事小情,上面都有个婆婆妈过问,这个婆婆妈不管你能不能自个儿解决,都会主动出手消除麻烦,你会如何做想?”

时砚收回手,换成了左手牵闺女,右手牵杨禾高,杨禾高右手牵着小宝的姿势,四人一字排开走在街上。

“吃力不讨好,何必呢?

我们要约束旁人,但更重要的是约束自己,时常告诫自己有些事不能做,即便是打着为旁人好的旗号。”

夕阳照在几人身上,杨禾高偏头看向身处闹市,淡定从容的先生,感受着手心传来的温热,第一次觉得,或许早已记不起容貌的父亲便是这般的吧,能陪子女街头嬉闹,也能为他们遮风挡雨,解除迷惑。

第374章7院试

到了正日子,没请旁人,单就镖局的兄弟们,但凡人在县城的全都出了一份儿力,几十号人给时砚将场子撑的足足的。

送嫁妆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除了时砚承诺的田地铺子外,还有镖局兄弟看在老大时砚面儿上送的鸡鸭鱼,绸缎布料装了一箱又一箱。

还有些家具摆件儿,都是大家伙儿凑份子找人打的一整套,虽不名贵,但胜在结实耐用,几十年用下来不成问题。

队伍排了长长一溜儿,人高马大的壮小伙子们腰间扎上喜庆的红腰带,前头两个吹唢呐的兄弟打头儿,一路遛遛哒哒出了巷子。

说不上十里红妆,但却是整个百安县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景儿,凡是听说了的都来这边看热闹,认识的不认识的,将巷子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何大带人沿路点炮仗,噼里啪啦,热热闹闹的,将东西给送到了王家。

一路下来,凡是识货之人心里都有数了,单是摆出来的东西,包括房契地契在内,零零碎碎的东西加在一起便不止两千两,听说还有一千两压箱底儿的,有了这些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压箱底儿的银子到底有没有,已经不重要了。

这事儿上,不单路人,便是王家人,也不得不赞一声:“许老五真仁义!”

时砚等人到的时候,王家族里好些年轻后辈出面招呼,一个个热情的仿若苗家这边来的是多年未见的亲兄弟似的,端茶倒水让座吃点心,一气呵成。

苗凤兰到底不是新嫁娘,娘家得力,特意来给她长脸,她便大大方方的出面招待了何大等人,走在人群中间,笑的脸都僵了,心里却熨帖的很,感觉人生几十年来,今儿才是活的最像人的一日。

时砚被王家族人围绕起来,一口一个“亲家姑爷”叫着进了屋,面上一派喜庆,与众人寒暄,几句话下来,便发现王家族里也不全是王老爷王老太那般货色,还真有些不错的后生晚辈,倒可以一用。

心里琢磨回头跟姐夫提一嘴,一个好汉三个帮,不管是姐夫的生意,还是姐夫家两个孩子,单打独斗委实过于单薄了些,族人远比不知根底之人要来的可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