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崆峒留命(1/2)

!--go--

少昊几人听到老道士的几句经文,瞬间愣在了那里。他们顿时感觉眼前金光四射,脑海一片空白,身体则如入泥潭,手脚好似被无数丝线捆缚,抬不起来了。

没等四人挣扎,忽然一个苍老的声音,在他们耳边响起,“诸法归源视为一,诸元归一可为先,诸先归天即为古,诸古归真化为祖。其祖生于无,为初阳,初阴,初道。”

这句话虽然晦涩难懂,却能感觉到内涵真意。这是对于道的理解,也是对于道的传授。四人顿觉体内修为,出现了微微波动,似乎有种力量在体内鼓动。让他们几人顿是有一种要将其通悟的冲动,觉得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这一辈子恐怕都会后悔的。

大殿正中那个老道士,轻轻挥动拂尘,门外正在迷茫的四人,身体忽然开始移动,迈着步子,缓缓向大殿走来。进入大殿之内,走向角落的四个蒲团之上,盘膝坐定。

待四人坐定之后,那两个道童端出两个托盘,上面是四盏灯烛。这四盏灯烛好像天然生成的石头,上面有一洼灯油,灯捻浸在里面,伸出一节在灯盘之外。此刻,这灯烛没有被点燃,被两个童子将其放在四人身前,然后转身离开。

待道童走出大殿,老道士再次挥动拂尘。他面前的这些人,立刻全身泛起一层淡黄色光晕。那光晕出现后,向眉心凝聚,形成一个金黄色的光点。在这光点出现的瞬间,大殿之内,蓦然吹起一阵清风,清风过后,大殿之内顿时亮了起来。原来大殿之内,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盏油灯,此刻同时被点燃了。

原来是每个人眉心的光点,落在身前油灯之上,化作了火头。就在这些油灯点燃的瞬间,大殿之内所有人睁开了双眼,也包括少昊四人。

他们四人醒来的时候,脸色微变,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进的大殿,又如何坐在了这里的,同时他们也注意到了身前的油灯。看着这油灯,几人抬起头,看向侧前方的那个老道士。

此刻,老道士不等他们发问,直接开口,“你等的命灯已经点燃,这命灯之内,已经存下了你们一丝魂魄。此次远赴异地,路途艰辛,必定凶多吉少。有此命灯,可保你们虽有性命之忧,却无道消之险。若遇紧急之时,无需顾虑,可全力施为,一展神威。”

少昊几人这才明白,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裂魂复生之术。再看身前的油灯,瞬间明白了,这油灯就是纳灵盏,是施展此术的关键所在。据说,这纳灵盏可不简单,历史极其久远,可追溯到星宇形成之前的岁月。

他们明白了,黄帝让他们来这里的目的,除了搬兵,就是为了给他们留一条后路,一条可以复活的生路。

“你等这次远行,以少昊皇子为首,必须做到令行禁止,不得独断。去吧!这里由我守着,尽可安心。”说完,老道士闭上了双眼,显然不打算理会那四个人。

少昊四人互相看了看,向老道士拜了三拜,随后站起身,退出大殿。跟着他们四人一同退出来的,还有十二名年轻道人。

这十二名道人向少昊鞠躬行礼,“崆峒十二子,拜见少昊皇子。见过各位少将军。”

少昊和关山,武罗,于儿急忙回礼。特别是关山,脸上露出激动之色,“能请动崆峒十二子的帮助,我们此行定会大获成功。”

少昊有些不解,“崆峒十二子的修为实力,有何超常的地方吗?”

“崆峒十二子,也称作崆峒十二兽,以地支之名为记,分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对也不对。”武罗在一旁轻声道。

那十二人没有说话,不过脸上微露笑容,轻轻点头。

武罗轻叹一声,“十二位仙长,此去恐怕专为赴死之行。能由此舍身取义之举,我向替谷将军谢过各位了。”说完,双手抱拳,向十二人深鞠一躬。

少昊听着武罗的介绍,更是一头雾水,一旁的于儿也是摸不着头脑。少昊开口问道,“为何是赴死之行。你们十二人难道?”

关山看了看少昊,“皇子不知,崆峒十二子同修同练,修为境界都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大罗混元金仙。只要出手,就是十二人同出,无论面对一人,还是百人千人。相互配合,实力倍增。不过,他们这十二人,有一个瞬间增长修为的法术,一旦使用,就可以发挥出圣尊之力,不过,”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看着那十二人,犹豫着是否说出来。

那十二人其中一个个子不高,身材干瘦的道人,看了一眼关山,随后抬眼看着少昊,“那法术的名字,叫灵身斩天诀。此诀一旦施展,会激发身体之内的所有潜能,达到最强修为境界,并且能维持一个时辰。不过,时间一到,我们就会立刻崩溃身亡。”

少昊听完他的话,肃然起敬,拱手行礼,“几位高义,恕本宫无礼多言。我一定拼尽全力,带着几位完好归来。”

还是那个干瘦的道人,“皇子多礼了,我等既然遵了师命,必会尽全力完成任务,给师门增光添彩。至于是否有命归来,尽听天命了。”

看着那人话语中多有决绝,再看他身后十一人,眼神中亦是充满了坚定。少昊知道,这些人都以完成使命为荣,至于自己的性命,在师门荣耀之下。

几个人,互相通报各自名姓,少昊知道,那个说话的干瘦老者,就是申猴,他还有个本名,叫君滩,而其他人也都有自己的名字,分别为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胖,协洽,作噩、阉茂,大渊献,分别对应其他十一人。随后,一齐向那老道士拜别,踏着那道五彩祥云,去往山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