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心境距离(2/5)

道,需要悟,只有彻底悟出其中的内涵,才算跨进道的第一步。《茅山道意》中说:“常有欲以观其窍,常无欲以观其妙。”

观道时是有欲的,既然有欲也就是以自己的认识、知见去观察道。而人的知见是有限的,观见的只能是自己知识见解的道,而不是道本身。

但一个人如果常常没有欲望去观察道,就没有偏执,没有抵触,只有容纳接受。道就会融入观察者身心或说观察者身心融入道中,也就是合一,同于道,合于道就是悟道。

悟道不是虚无飘渺的思想上的理解,是真实可见的,见性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悟道的最初见证。

《道德经》第四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二十五章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于啸龙现在是初道七级,已经跨入了修行界的最后临门一脚。孙仁义曾经说过,只有进入悟道,才算的上是真正的修行者了,那才是第一步。

于啸龙现在的状况就是最关键的时期,需要了解悟道的意义,才有可能跨入悟道行列。

《庄子》说过,人和万物都同出于道,而人和万物又不一样,得道者才能悟道。

《道德经》说过,人与天地合二为一,就有真命。人与万物合二为一,就有慈悲。人与万事合二为一,就没有烦恼。

悟道就是悟心,心中自有道,道中自有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