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第 121 章(1/2)

苏家最近事情很多。

苏爸爸他们运输队要改革了。这事他一早就知道,去年就已经有类似通知。

人人自危,谁也不知道改革后会何去何从,他们还能够在运输队干吗?

但又无奈,改革就是改革,不是他们不同意,运输队就能够停止改革的。

这是趋势,很多单位都改革了,除了那些事业单位,还有国家单位。

很多像他们运输队这样的挂钩单位,都要面临改革。

而且苏勤一早就得到了通知,运输队会裁掉一批人,不会全部接受。

至于是按什么标准来的,没人知道,大家也都在心里有所猜测。

谁也不清楚,这种标准,是按业务水平来,还是按人际关系来。

如果按业务水平,那么那些有水平的业务能手,就不怕什么。

但如果是按人际关系呢?

人际关系,那可不是谁都能够拥有的,又有几个人能够认识大领导呢?

那些业务能手的人,自然最怕的就是这种拥有人际关系的人。

但那些拥有人际关系的,又何尝不是害怕他们这些有真才实干的人呢?

毕竟这次改革谁也不知道标准是什么。

苏勤自然也是在担心着这件事情。

晩晚回到家,看到的就是坐在客厅沙发上长吁短叹的苏爸爸。

“爸爸,你这是怎么了?”

苏勤叹了一声,却没有说话。

旁边陆思华说:“你爸他们运输队要改革了,也不知道结果是什么,你爸他担心自己下岗呢。”

晩晚这才想起来,去年的时候,苏爸爸就曾经说起过这件事情。

但因为改革还没有起来,所以也没有多少人去太过担心这件事情。

谁知道这个改革会不会进行呢,万一以后不改革了呢?

只有晩晚知道,改革肯定是会进行的。

因为在以后,很多的国企央企,可都进行了改革,一些集体经济,也都被承包。

连土地都已经被分到了各户村民手时,集体制单位还远吗?

据她所知,运输队最容易被分解,因为这里面的利润太大了。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那段时间,最红火的就是运输队,赚容易赚钱的也是运输队。

哪怕县运输队是在武装部门下,但这么赚钱的运输队,又会有多少人盯着呢?

还有那些外资港资,大家都盯着呢,承包个一二,又有武装部作为后盾,多好的机会,谁不愿意参与?

改革只是早晚的事情,迟早都要变化的。

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晩晚虽然也担心,但也无奈。

不管结婚是什么,她都是支持自己的爸爸。

八十年代中后期,九十年代,那都是遍地是黄金。哪怕苏爸爸从运输队出来,将来也不愁没有事业可闯。

只不过在爸爸的心里,可能会觉得,外面闯荡事业,没有在运输队老老实实地干着更加的安稳吧?

毕竟他这一辈子的心里都比较的老实,总觉得铁饭碗砸不碎。

却不知道这铁饭碗,其实一点也不铁,现在就要面临这种艰难选择了,以后外面的世界大了,改革更加的彻底之后,会更加的不牢固。

铁饭碗真的无法人人一辈子都端着,总还是会有变化的。

现在的铁饭碗,以后会变成泥饭碗。

如果可以,她真的希望爸爸能够走出来,哪怕做做小生意都好。

总比一辈子绑在运输队好,何况现在运输队能不能呆得住都不清楚。

“爸爸,改革就改革吧,你还害怕自己下岗吗?”晩晚倒是无所谓。

苏勤说:“我当然要担心,如果下岗了,咱家吃什么,喝什么?这个房子都要收回去,我们住在哪?谁回乡下去吗?”

陆思华本来还不着急,这会听到苏勤这么一说,也着急了起来。

对啊,如果当家的被辞退了,他们住哪?这个房子可是公家的,她还记得当初为了拿回这个房子,曾经也把退休的老杨赶出去过。

将来下岗后,这房子分给了别人,别人也一样可以要求他们手腕出去。

这房子本来就不属于他们,这是属于单位的,属于国家的财产。

这个时候才想到,他们并没有买一套房子,他们就得住回乡下去。

乡下的日子,还能够过得习惯吗?“

苏勤咬了咬牙:“大不了,我们回家种地去。”

地也没有多少地,只有陆思华、晩晚和建民的,其他人都没有分到地。

就这么一亩都不到的地,能种什么?全家都得挨饿。

手里的钱只会越来越少,如果没有进项,连晩晚的学费都困难。

“我们回去种地,够吃吗?”陆思华琢磨着问。

她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回去种地只怕都不行,养不活啊。

“那能怎么办?不回家种地,我们住哪,吃什么?”苏勤抓着头发,一脸的烦恼。

苏晩晚说:“爸爸,妈妈,我们买房子。”

陆思华眼睛一亮,“对啊,我们买房子,这样就不用搬回到乡下去了,就能够在县城里生活了。”

苏勤说:“好什么啊?买了房子,难道就可以生活了?到时候下岗了,我们怎么生活?到时候钱都买了房子,那就更加没钱生活了。”

陆思华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当家的说的一点也没错,他们就算有房子又怎样?依然没办法生活。

苏晩晚说:“爸爸妈妈,我们手头有钱,现在的房子还不贵,将来呢?你们想想,现在国家要改革,外资来的那么多,房子以后肯定会越来越贵的,现在我们买了,手里有钱了,多买几套,以后可以租出去,这不是来钱吗?而且,就算下岗了,爸爸妈妈也可以做生意啊。我们学校门口,经常会有人过来卖早餐,还有人卖中餐,生意可火了。我曾经问过摊主,一天能够挣多少,他伸出五个手指头。“

“五块?”陆思华咽了咽口水。

五块一天,很多了,当家的工资也才一个月五十几块,算上奖金外块,一个月不会多于一百。

人家随便摆个摊,一天就能够赚到五块钱,一个月不就有一百五十块了?比当家的工资还高。

“什么啊,是五十块,妈妈。”苏晩晚说,妈妈能不能多想点,就想五块钱。

陆思华差点被口水呛着,“五……五十块?”那可是当家的一个月的工资了。

苏勤的眼睛也亮了,“真有五十块?”搓搓手,手心全是汗,五十块啊。

他那么辛苦的工作,一个月工资也才五十八块,再加奖金跟外块,也只有九十八块。

“真的,我不骗你们,我问过摆摊的摊主。”苏晩晚似乎不经意地说,“而且那些吃食,也没有好吃到什么份上,就是比学校食堂的稍微好点吃,便宜点,很多学生都争着抢着要。偶尔排队,还不一定能够排上。”

陆思华琢磨了起来,心里在思考着。

五十块,真的很诱.惑人。

普通的家庭,一个月未必有五十块。在乡下,一年都攒不到五十块。

五十块钱,能够购买的东西很多,购买力可是十成十。

“妈妈,你做的饭可比人家好吃多了,如果你也去摆摊,生意肯定比他们好。”苏晩晚又无意间说。

陆思华说:“我?……可以吗?”

“肯定可以,不信你问问爸爸。”

苏勤挠了挠脑袋,“我也觉得可以,晩晚的想法很不错。你做饭一向好吃,如果去摆个摊,烙个饼什么的,肯定很多人买。”

陆思华眼睛一亮,突然之间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

她一辈子为这个家操劳,一直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价值,也就只会做做饭。但哪个女人不会做饭呢?她也不过就是比别人好吃一点,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本事。

可是现在,女儿跟她说,她能够靠自己这做饭的手艺挣钱,还可能挣大钱,她的心就有点儿动了。

说不定真的可以,如果真的能够靠她的厨艺挣钱,那么他们就不会害怕当家的下岗后,会无法在县城生活了。

这样的日子,确实挺好的,她心里有点儿蠢蠢欲动。

大有一展抱负的冲动。

一天五十块,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她也不要求五十块,一天五块钱,她都觉得够了,心里会乐开花。

“妈妈,我觉得,你真的可以试试。”苏晩晚说,“你也不用卖什么,就一起买早饭好了,也简单,烙个饼,做点儿饭团,做点儿包子什么的,或是下点儿面,都不用太费心思。”

陆思华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那我也去你们学校摆摊?会不会把别人的生意给抢了?”陆思华觉得,这样就太不好意思了。

人家在那里摆了那么久,她如果一过去,就把人家的生意给抢了,那多不好?

“可以啊,也可以在爸爸的运输队外面摆摊。很多人不一定做早饭,也有很多未婚的人,还有那些装载工人,不愁卖不出去。还有,县城有多少所学校,小学中学,还有一些工厂,都可以摆摊。”

陆思华越听,越有精神,心情就越发的激动。

“以后生意好了,我们还可以开个铺子,选个闹区,还怕没有生意?妈妈的饭菜做得那么好吃。”

苏勤也在那里连连点头,觉得闺女的分析,实在太到位了。

“我们也存了不少钱,不是想买房子吗?我觉得我们可以去了解了解行情,现在的房子也不贵,我们可以买下住宅区,也可以买商铺,正好可以不用租房子了。”

苏勤和陆思华相互对视,晩晚说得太对了。

不愧是他们的女儿,果然是聪明绝顶。

“那就这么办,咱们这就去看房子去!”苏勤当场拍板。

也不管将来会不会下岗,他们已经有了将来营生的办法,就算下了岗,他们也不怕。

一家人,一致决定,先看房子去,先买一套住房。

要不然,万一下岗了,住的地方都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