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张家的如意算盘(1/2)

那时候的张家,比现在可强多了。

当时张夫人的父亲是骁骑营的都督佥事,正二品的武官。只是他们家没有爵位,张夫人嫁到傅家,算是高嫁。

张夫人这个儿媳妇如老侯爷所愿,是个性子泼辣爽利的。

但她再泼辣爽利,也就是个刚刚嫁人的新媳妇,脸薄面软。

再加上头顶上两重婆婆压着,但凡她规劝丈夫几句,就被婆婆和太婆婆轮流叫去谈话,拿“孝”字压她。

这谁顶得住?

反正张夫人是没顶住。

结果就是傅瀮在纨绔的路上一路狂奔不回头,让老侯爷死不瞑目。

老侯爷活着的时候,傅瀮至少还有个怕的人,虽然整日里招猫逗狗的,但也没出过什么大褶子。

等老侯爷一去,他就成了那没了笼头的马,可着劲儿地撒欢。

先是连孝期都没过,就收用了家里的两个丫鬟,其中一个还闹出了身孕。

也是直到那个时候,老夫人才察觉出事情的严重性,迅速处理了那个怀孕的丫头,并勒令傅瀮不许再胡闹。

是的,在老夫人眼里,傅瀮干的那些事,就只是小孩子不懂事,胡闹而已。

就算有错,那错的也不是她孙子,而是那两个勾搭主子的丫鬟。

张夫人是气得跳脚,但老侯爷一去,连一个支持她的人都没有,她说话在这个家里更没有份量了。

她也不是没有回娘家诉过苦,但那个时候老侯爷的余荫犹在,鄢陵侯府势大,张家哪里敢替女儿出头?

于是,无论是母亲还是嫂子,都劝她忍耐。

“女人家,哪一个不是这么过来的?”

这是她母亲的原话。

从那以后,张夫人就知道,娘家是靠不住的。

等到后来,傅瀮被人引诱着沾染上了赌瘾,把家里的钱财败了个干净;又因为不学无术,家里的人脉也败了个干净。

张夫人觍着脸回娘家借了几回钱之后,张家就慢慢地和傅家断了联系了。

*

“那他们现在怎么又来下帖子了?”

傅棠挑了挑眉,似笑非笑地问,“而且,写了帖子不下给母亲你,反而越过家里长辈,给儿子下了帖子。”

张夫人一脸尴尬,呐呐道:“毕竟是多年没有联系了,你舅舅大概是一时之间不好意思。

“这样啊。那这件事母亲就不用管了,孩儿自会处理。”

他又不傻,也不是真的没经过事的毛头小子,怎么会看不透张冕的盘算?

无非就是欺负傅棠年纪小,不记得当年的事,而张夫人多年不曾见过母亲,定然想念非常,见有机会缓和与娘家的关系,只会帮忙说和。

所以,张冕有恃无恐,说不得还要在他面前摆一摆长辈的架子,让傅棠乖乖认了他这个舅舅。

当然了,若是能借机从傅棠身上得些好处,那就再好不过了。

只是不巧的很,傅棠平生最烦的,就是倚老卖老。

这倒不是傅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是张家一直在京城,张夫人却从来没有提过半句。

甚至于他刚穿过来那会儿,身受重伤,躺在床榻上命悬一线的时候,也不见张家有半个仆人登门探望。

反倒是如今他们家略有起色了,就突然冒出了这一路亲戚。

这前前后后的,很难让他不往窄处想。

其实,傅棠的这些想法,虽然不全中,但也绝对不算冤枉了张冕。

如果张家的老大人还在,老大人身居正二品的实职,肯定不屑搭理他这个没有实职的太子伴读。

但很不幸的,张老大人意外去世,他儿子张冕却没能完全收拢其父的势力。

等孝期一过,张冕虽然走了关系补了缺,却仅仅是个五品的同知。

这和张冕的期待相差甚远。

更有甚者,张冕没有他爹的本事,却总想带他爹那么大的帽子。

同僚怎么可能会买他的帐?

不但同僚不买他的帐,他的上峰也因此对他意见颇多。如果不是有他爹的余荫庇护,早就被人找机会一撸到底了。

可饶是如此,他也连续十年不曾晋升半步,一直都在这个五品同知的位置上蹉跎,也几乎磨尽了他的锐气。

原本他已经认命死心了的,只一心想着培养好儿子,再上下打点一番,不求儿子能恢复其祖父时的荣光,只要能保住这个五品的实职,也就一辈子不愁了。

但这个时候,有个同僚来提点他,“你要是有心,何不不去见见你那大外甥?到底是亲甥舅,打断骨头连着筋。

如今东宫得意,但凡他稍稍在那位面前提你一两句,不比你无头苍蝇似的到处请托强?”

说这话的同僚虽然有几分看笑话的意思,但他说的门路,却也很有几分可行。

张冕就此记在了心里,回家之后和母亲妻子一商量,这两个却都拉不下脸来朝张夫人低头。

毕竟当年两家断交的时候,张冕的妻子武夫人很是说了些不中听的话。

而张家老夫人虽然没有对自己女儿口出恶言,却也是避而不见,摆明了是放弃这个女儿了。

如今让她们主动低头求张夫人,跟把自己的脸揭下来扔到地上踩肿有什么区别?

张冕说不过母亲和妻子,不禁仰天长叹:“果然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做事的时候,谁又能想到还有今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