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第 46 章(1/2)

最终,崇德帝大笔一挥,亲自为书肆命名为树人书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般而言,树人这种称谓,多是用在书院上,而不会用在书肆上。

但崇德帝认为,韩梦沁的书院在帮助寒门学子起步方面,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他对此有着高度的评价,并希望寒门学子们能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自学机会,同时,不要忘了给他们提供这个机会的人。

在写完后,崇德帝命人将这四个大字送至韩梦沁处,作为书肆的牌匾。与此同时,他还命人开了私库,给韩梦沁送去了千两黄金,用来支持这件事。

“既然小丫头是打着朕和皇后的名头来做这件事的,朕也不好白担了这名头,这千两黄金,就算是朕和皇后一道出的。”

想起韩梦沁的所作所为,又想起年仅十岁的七皇子何等聪颖稳重,崇德帝就不由感慨地道:“皇后她把一双儿女,都教得很好啊。”

无论是早早就离开了丁皇后的韩梦沁,还是一直跟在丁皇后身边,接受丁皇后言传身教的七皇子,都很优秀。崇德帝越来越觉得,自己当初力排众议,立丁氏为皇后,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有了崇德帝的亲笔题字以及资金支持,日后,树人书肆的靠山便正式成为了崇德帝。

崇德帝那千两黄金是以他和丁皇后的名义送来的,这也表明他并不在意丁皇后从这件事中赚些好名声。

……

自打韩梦沁创办的这家书院在读书人之中获得了极好的名声,又在崇德帝面前大大露了一回脸后,她在本地权贵们心中的地位就大大不同了。

一个需要众人讨好的皇后之女,和一个能够给众人带来利益的存在,自然是后者更为受人欢迎。

“贤侄女,若是你需要任何帮助,只管来找我,我定不推辞。”这是对这件事颇为上心的胡知府。

“日后若是贤侄女有什么新的主意,可一定要及时告知我们啊。”这是在这件事中尝到了甜头的江总督。

就连永宁侯、楚同知这类与韩梦沁结过梁子的官员,见了韩梦沁也不得不堆叠起笑脸来。而那些与韩梦沁有过合作的本地商贾们,他们与韩梦沁原本是平等论交的,可如今,却隐隐有以韩梦沁为首的趋势。

在做生意上,韩梦沁也许不如他们经验老到,但论及与上层的亲密程度,他们却是远远不如韩梦沁。这次,他们中出钱金额最大的两家,被崇德帝直接赐下了“义商”的牌匾,这让他们越发坚定了一个信念:跟着韩梦沁有肉吃!

商人重利,既然韩梦沁能够带给他们巨大的利润,那么,他们自然不介意奉一个小丫头为主。

韩梦沁在官场权贵之中众星拱月,韩通判身边却是冷冷清清,没什么人愿意搭理他。

毕竟,在场之人都知道,韩梦沁与她这个生父关系十分一般,就差撕破脸皮了。

若是韩梦沁与韩家人关系很好的话,韩家本应该借着这次的事获得莫大的好处。然而现在,这件事压根儿就与韩家没什么关系。

韩通判看着游走在一种官员之间游刃有余的韩梦沁,不由后悔起当初没有好好对待韩梦沁来。

韩梦沁有这样的才干,哪怕不看在丁皇后的面子上,他当初也不该纵容老娘和妻子打压韩梦沁。

好在自家还有两个女儿,如今与韩梦沁关系不错。韩通判打定主意,回家之后,就让韩梦菱和韩梦茵去劝劝韩梦沁,让她别光顾着跟别家合作,也带自家人玩一玩。

不过,已经变得越来越有主见的韩梦菱和韩梦茵会听他的话吗?

显然不可能。

韩梦茵甚至在听到韩通判的话之后,直接当做耳旁风,以前一直很听韩通判话的韩梦菱,这次也没有搭理韩通判。如今她们可都在韩梦沁手底下学着做事呢,自然不会为了韩通判而得罪自家大姐。

“要我说,父亲也实在是太过贪心了,不想付出,却想要捡现成的好处,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谁说不是,父亲这样,只会把大姐姐推得越来越远,咱们可万万不能跟父亲学。”

如今,韩梦沁不止在外头有着极高的威望,在韩府中,也同样如此。

韩梦还不知道她爹的小心思又一次在无形之中破灭了。

在得到了崇德帝的认可之后,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书肆的建立上。既然选择去做这件事,那么就要做好它。

韩梦沁命人将从各处收到的用来支援树人书肆的款项、以及每家茶铺、首饰铺子和书肆的盈利额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从别处收到的款项,每一笔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全部用在了树人书肆的扩建上;至于经商所得的盈利,她会抽出其中的一成,用来帮助寒门学子。

此举自然得到了外界人的称赞。

那些拿了钱给韩梦沁的人,不必担心这笔钱被韩梦沁吞了;那些本就爱往韩梦沁的铺子里去的人,自此之后去得越发勤了。

他们不止自己去,往往还呼朋引伴,拉上亲戚一起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