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朝阳公馆(3/3)

工委在整顿,宪兵队也不甘心。武山英一为了侦破中共泉城地下组织,采取市内市外相结合的方法,于九月在靠近中共山东分局驻地的临沂县城,建立了“东洋文化研究社”的所谓文化机构,实质是泉城宪兵队的侦谍班。

这个东洋文化研究社由武山英一领导,成员有寺田清藏、宪兵长琦慧,翻译江日胜、何志盟,汉奸特务郭同震、蒋逸、蒋光野、丁子玉、张志发等人。

所有人都身着便服,在临沂搜集抗日情报,并参加了十一月至十二月五万日军对沂蒙山区的大扫荡。

江日胜通过后沟村联络站,与城工科取得联系,在临沂设立死信箱以便于传递情报。江日胜作为翻译,为日军的扫荡搜集情报,每次得到日军的军事行动,他会放在临沂的死信箱。

然而,这次大扫荡,日军还是俘虏了山东分局的冯楠、陈显等几位同志。

这些同志被俘后,交由武山英一审讯,随后被带回泉城,软禁在宪兵队。

江日胜回到泉城后,马上向城工科报告,他会想尽一切办法,营救这些同志。

他需要的是这些同志的联络方式,日本人想笼络人心,采用怀柔政策,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把同志们营救出来。

然而,城工科的指示还没到,这边却出事了。

冯楠和陈显在宪兵队关了几天后,转到了南关朝阳街21号,这是鲁仁公馆的外围组织,因为所处朝阳街,故号称朝阳公馆。

这里虽是日特机关直接控制的外围特务机构,但表面很具有欺骗性,冯楠和陈显关到这里后,发现这里的环境很宽松,不仅可以唱抗日歌曲,还可以发表抗日议论。甚至还能看我解放区的《大众日报》。

朝阳公馆设立了“中国青年月刊社”,发生《青年月刊》,被软禁在朝阳公馆的人,可以在这上面发表进步文章。

这里每天能吃到大白面馒头,还能唱抗日歌曲,发表抗日言论,身边的人都像是热血青年,甚至就连照顾他们生活的保姆,也很同情抗日。